第九十三章 天子望氣術(1 / 2)

天子望氣術:東島一脈的絕學。有內視,預測天氣,看穿對手氣機,窺得三才之變等神奇功效,練至大成,對敵時能瞧出對手的真氣特性及一切變化,乃是料敵先機的無上法門。

在原著《滄海》中,並沒有明確指出天子望氣術的出處,嶽鼎兌換的這門武學,采用了得到絕大多數人認可的推測——所謂天子,指的是花曉霜的弟子、東島穀家先祖、南宋最後一個皇帝趙昺;望氣則來自於中醫中的四診法“望、聞、問、切”中的望。

前一種推測並沒有給與明確的認可,隱沒了關於著作者的身份,倒是認可了後一種推測,介紹說這門武學乃是以醫術為根基,糅合諧之道所創,本為救人之用,但由於破立本在一念之間,有活人之能必有殺人之法,所以同樣是最頂尖的武學。

兌換這門武學共用了兩千點,猶在目前已有的絕大武技之上,但嶽鼎一點也不覺得可惜,反而認為這也是一門被低估了價值的武學。

天子望氣術是一種“看”的技巧,練成後沒有多出真氣,沒有武學招式,也不屬於輕功,單純是讓人看得更多,它的價值中,大半是由於裏麵的“諧之道”乃是梁蕭一係武學的總綱。

大凡武學中的料敵先機,都是通過觀察對手的動作細節以及氣勁上的變化,如移花宮的“移花接玉”,雖是從真氣入手,卻也隻是看清真氣從何處湧現,流於表麵,點到為止。

天子望氣術能窺破天地人三才殺機,於人炁上,能夠看透對手的真氣變化,達到一種預知的境界;於地煞上,能感應到周圍環境一草一木的所有變化,這種感應並非洗骨伐髓後,五感大大增強時的觀察入微。而是能感受到草木的呼吸,從而可知曉樹枝的哪一片葉子將會在什麼時候凋零;於天罡上,天文星象盡皆了然於胸,達到諸葛孔明那種“夜觀星象可知天時變化”的層次。

這麼武學應用在醫術上,根據“痛則不通。不通則痛”的醫理。哪怕是從未接觸過醫術的人,也能瞬間看透病結所在。

《天子望氣術》中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諧之道,後般部分才是天子望氣術。而諧之道同樣不是武技,而是一種大道意境。

原著中,創作者梁蕭的命運坎坷,鬱鬱而不得誌。他童年喪父,少年落泊遭欺。武功數術兵法均有小成後,又為一人之怒立下毒誓滅宋,而以宋人之身投入元營將兵攻宋,殺人無算,血流千裏,後因目睹百姓死狀後大徹大悟反出元營,經磨礪後武功大成。

之後,他在與蕭千絕的拚鬥中親手弑母,心灰意冷。隻欲與愛人花曉霜攜手行醫,終老於江湖。可是他雖痛改前非,反出元營,之前飽受荼毒的宋人豪傑們卻不肯放過他,逼得他出走西域。一去十年。他回歸中土欲見曉霜一麵,卻得知她已在十年之前過世。

就在這種悲痛欲絕,心喪若死的狀態中,他卻感到天地間到處充滿生機。仿佛故意在跟他的心情作對,於是他將憤怒付諸筆端。寫下一道道算題,自問自答,攪亂曆法,讓日月逆行,星辰錯位,在渾天之中將直者變弧,圓者變直,任意顛倒乾坤,不循常規。

最終,他發現這一切題目不管如何混亂,但其算法都要簡潔優美,力求和諧,不論他如何抗拒天地,最終都要歸於和諧。

所謂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地之行無知無覺,溶溶泄泄,和諧自然,何論什麼善惡。一個人立身於天地之間,與微塵無異,所謂半生坎坷,不過是天地運行之一瞬,你自以為蒼天弄人,其實是自作多情罷了,老天根本不屑於戲弄個人。

他的諧之道,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悟出來的,而他的後代子嗣更是在此之上,提出“有不諧者吾擊之”的思想。

不知道是否因為梁蕭有個大數學家的身份,這本《天子望氣術》卻是歸類到了儒門絕學中,好在它不涉及武學招式,也無需真氣支持,單純是一種思想意境,並不受真氣屬性影響,人人皆可修習。

修習上半部分的諧之道,若是本身在數學上有著不錯的造詣,能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嶽鼎能在十數日間掌握這一點,也有來自夢境中關於現代數學的知識的幫助,而二弟丘離隻看一眼,就覺得頭暈目眩,陷入不明覺厲的狀態,不願意再碰。

下半部分的天子望氣術,本來是極難修煉成功的,它號稱是一種屠龍術,唯有遇上強敵的時候,才能在被逼迫中練成,可它的修煉門檻極高,放金大的作品中至少是五絕級別,到了這種級數,想找到一個能全麵壓過自己的強敵,實在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