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道:“吐蕃現任讚普年邁,我也不願答應這種和親請求,可那幫大臣卻說,如果不答應和親,將影響太宗時建立起的唐蕃交好局麵。”
蘇曉飛不屑一顧道:“這幫迂腐的老東西總認為是和親才建立的交好局麵,其實隻要國力強盛,嫁不嫁公主別人都跟你好。”
李隆基對蘇曉飛這番話很是讚同,然而他現在剛剛登上帝位不久,上麵還有個太上皇老子時不時過問一下朝政,對和親之事想要完全不聽從大臣們意見可不行。
“你說的這些道理,我也對群臣們講過了,但他們和父皇一樣,認為把安樂公主嫁過去是對大唐和吐蕃維持友誼最好的選擇,其實我也知道,父皇和大臣們是在意安樂公主的身份罷了……”李隆基說完歎了口氣。
安樂公主是前任皇帝李顯和弑君廢後韋氏所生,按理來說處置韋氏的時候也會連她一起給處置,在蘇曉飛那個時空的曆史裏,安樂公主的命運也的確如此。
但在這個時空,安樂公主並沒有像史書上記載的那樣貪戀權勢,驕奢淫逸,隻是個天真爛漫,有點驕縱的公主脾氣罷了。
而李隆基如果不嫁出安樂公主,他就隻有嫁出親妹妹玉真公主,這是他老子李淵絕對不會同意的。
蘇曉飛一想到心性單純的安樂將要迎來遠嫁吐蕃的命運,不由得感到一陣失落。
“這種婚約能取消嗎?”蘇曉飛突然問道。
李隆基愣了片刻,嚴肅道:“若是悔婚,隻怕會引發兩國之間的戰爭,本來我們在北庭和安西兩處都護府就一直遭到西突厥和大食滋擾,如果吐蕃再聯合他們,西域必將陷入戰火。”
蘇曉飛道:“不是那種悔婚,而是,為難或者考驗吐蕃,因為我總覺得這次吐蕃提親沒那麼簡單。”
李隆基微微一笑道:“就知道你和我想的一樣。”
蘇曉飛詫異道:“你也這麼覺得?”
“吐蕃國現在的讚普已經年邁,這次提親是為他的大兒子波利幹布,但我得到消息,他還有兩個兄弟似乎都想繼承王位。”
“也就是說,這個吐蕃讚普,想用和親的方式,提前確立大兒子波利幹布在吐蕃國的地位?”
李隆基點點頭,“能和大唐帝國和親,娶大唐國的公主,在吐蕃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蘇曉飛笑道:“為什麼不讓讚普嫁一個女兒到大唐來給你做妃子?這同樣也是和親嘛。”
李隆基:“……”
說得好有道理,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可轉念一想,蘇曉飛這提案基本就是找打。
人家吐蕃都提出是給兒子找太子妃了,我們突然改成,嗯,不嫁公主了,該成你把你們家女兒嫁過來給我當妃子吧,這不是侮辱對方智商麼?
蘇曉飛之所以會這麼說,也是由於他從心底對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對其他國家采用的和親政策一直持批判態度。
事實也正是如此,從和親的效果來看,曆史上多次與外族的和親,成功和失敗的概率基本上都差不多。
比如西漢末年,匈奴鐵騎入侵,所到之處踐踏莊稼,劫奪財產,擄掠人口,不但給人民帶來極大的動亂和痛苦,威脅到西漢政權的統治,而且也破壞生產文化,阻礙了社會向前發展,因此當時國力還很微弱的西漢隻能通過與匈奴的和親來維持邊境的短暫安寧,但此後六七十年裏,雖然西漢為和親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仍然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使匈奴貴族得以豪華奢侈的生活,助長了他們的貪欲,所以西漢初年的和親大體是失敗的。
但是,漢武帝之後,西漢國力增強,漢武帝兩次大敗匈奴,從此“漠南無王庭”,公元前51年呼韓邪單於附漢,公元前33年,他又入朝覲見,自言願當漢家女婿,於是上演了“昭君出塞”這一流傳千古的曆史事件,在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裏,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係,因此西漢末年的和親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