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子郊野公園的開工建設讓大久興收獲喜悅之餘也感到了沈甸甸的挑戰,它早已超出了一個普通公國的範疇,承擔著時代賦予它的諸多特殊使命,也由此讓人們對它的開發建設模式充滿了期待
大興三海子地區正在大變樣。
在北京南海子麇鹿苑保護區東南邊拆遷出來的大片空地上,放眼望去,開足馬力的工程機械和忙碌的建設工人四處閃動。自1月16日三海子郊野公園一期正式開工建設以來,這種景象已上演至今。
三海子郊野公園,2004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時作為北京重要的濕地保護區被確定為北京南苑生態公園的核心,它是城南地區最大的郊野公園,也是北京四大郊野公園之一,其規劃設計曆經反複起落,6年的等待之後,終於在北京《城南行動計劃》發布後,被列為該計劃首個實施的重大生態工程得以加速建設。
三海子地區因周邊環境的大變化而一度沉寂,後成為2200萬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但是,這一中心城、亦莊新城和大興新城之間重要的生態隔離區,也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市領導的心,劉淇、郭金龍等市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多次前往調研,並在市政府發布的《城南行動計劃》中將其列為精品工程去打造。
三海子郊野公園的開工建設讓大興收獲喜悅之餘也感到了沉甸甸的挑戰,它早已超出了一個普通公園的範疇,承擔著時代賦予它的諸多特殊使命,也由此讓人們對它的開發建設模式充滿了期待。
尋找失落的家園
“這次應該是真的了。”在三海子地區生活了70餘年的一位郭姓老人遙望著正在施工的工地感慨萬千。老人所在的大興瀛海鎮忠興莊是離工地最近的村莊,正對麵如詩如畫的南海子麋鹿苑保護區幾乎觸手可及。“當年的三海子地區,比現在麇鹿苑保護區還要漂亮,聽父輩人講過,三海子屬於曆史上的南海子地區,清代稱之為南苑,有210平方公裏之大,曾經是北京地區最大的一座皇家園林,也是元、明、清三代封建帝王的皇家苑囿。”回憶起三海子的曆史,老人有些激動。據他回憶,舊時的南苑曾建有包括現存的團河行宮在內的四處行官,擁有五處大的湖泊,俗稱“五海”,從最北邊的頭海子到最南麵的五海子,每處湖泊都有上百
當年的三海子地區,比現在麋鹿苑保護區還要漂亮,三海子屬於曆史上的南海子地區,清代稱之為南苑,有210平方公裏之大,曹經是北京地區最大的一座皇家園林,也是元、明、清三代封建帝王的皇家苑囿畝的水麵,再加上其他幾處共有兩千餘畝的水麵,這裏不僅僅是皇家行圍打獵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處理內政外交之地,清順治皇帝就曾在南苑的德壽寺會見不遠萬裏來京朝覲的五世達賴喇嘛。
然而,曆史的變遷無情的抹殺了這塊京畿皇家苑囿曆史曾有過的輝煌與燦爛。清末到建國之前,戰爭的滅毀、軍閥的破壞、列強的掠奪,已使這座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皇家苑囿麵目全非。
新中國成立後,這裏成為著名的南郊農場,因盛產“南苑水稻”聞名。農場的開發建設曾一度讓附近居住覺得,恢複原有湖泊遍布、蘆葦蕩漾、綠樹環繞、鹿鳴雙柳的景象指日可待,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被“現實經濟利益衝動”挾持下當地居民破壞性極大的采土挖沙,以及伴隨大量流動人口集聚而來的居民建築無序私搭亂建,這些城鄉結合部地區普遍具有的因經濟開發和城市化進程帶來的負麵效應,使得曾經的南苑濕地變成了水田耕地,直至荒廢消蕪。一直到1984年左右,上遊的永定河分支徹底斷水,致使大小湖泊、水道逐漸枯竭,曾經25處湖泊的兩千多畝水麵,再也無處可尋。幹涸後,昔日的河湖成了垃圾填埋的大坑,髒亂不堪。數年間由皇家苑囿到“垃圾坑”的不堪巨變,當地百姓在無奈接受這一殘酷事實的同時,也對任何事關三海子開發建設的風吹草動激動不已。
之所以從列入規劃到開發建設曆經數年,三海子郊野公園管委會工程師運乃玉如此解釋,北京市委、市政府對三海子地區的開發建設非常重視,希望通過對這一地區文化內涵的挖掘,使之與北部奧運文化、中心城曆史文化遙相呼應,進一步豐富首都北京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