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明為何反對陳獨秀去延安(1 / 2)

王明為何反對陳獨秀去延安

鉤沉

作者:朱洪

陳獨秀是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長期以來,對於他1937年出獄後為何沒有回到黨內工作一事,社會上流傳著多種說法。那麼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毛澤東和張聞天提出有條件地

讓陳獨秀回到黨內工作

1937年7月7日全麵抗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於洛川會議上提出《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其中包括釋放一切愛國的革命的政治犯,這成為陳獨秀出獄以及回到黨內工作的契機。當時,毛澤東和張聞天提出了陳獨秀回到黨內工作的三個條件:一、公開放棄並堅決反對托派的全部理論和行動,並公開聲明同托派組織脫離關係,承認自己過去加入托派之錯誤。二、公開表示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三、在實際行動中表示這種擁護的誠意。

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有多方麵考慮的。從陳獨秀方麵來說,陳獨秀雖被開除黨籍,其錯誤是路線錯誤,自己是被動的,他和黨的矛盾,在性質上是人民內部矛盾;陳獨秀被開除黨籍後,沒有變節,繼續反對國民黨,拒絕國民黨高官厚祿的利誘,為他要求回到黨內工作,留下了餘地;陳獨秀兩個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被國民黨殺害,說明陳獨秀要求回到黨內工作,與反對國民黨腐敗統治有關,有感情基礎;此外,陳獨秀提前出獄,是中國共產黨爭取國民黨一道抗日的結果,中國共產黨提出釋放一切愛國的革命的政治犯,包括釋放陳獨秀,陳獨秀是感激黨的營救的。

這一切表明,陳獨秀希望回到自己發起的黨內工作,有思想和感情基礎,有階級基礎。中共早期革命者鄭超麟因為陳獨秀後來被拒絕去延安,寫文章根本否認陳獨秀曾提出回到黨內工作,這是沒有事實依據的。

從黨內外環境看,一方麵,黨正處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關鍵時期,需要團結社會上各方麵的力量一道抗日,同意犯了錯誤的陳獨秀回來工作,與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精神是一致的;另一方麵,黨經過長征,加上張國燾分裂黨,力量消耗很大,需要加強黨的內部團結。

過去,在處理陳獨秀的問題上,由於采取了打擊的政策,影響很壞,現在有條件地歡迎陳獨秀回來工作,也是總結黨內鬥爭經驗教訓的需要。當時,林伯渠、王若飛、博古、葉劍英、周恩來、董必武等和陳獨秀有直接或間接接觸的同誌,都表示歡迎陳獨秀回到黨內來工作,說明陳獨秀回到黨內工作,在黨內有基礎;毛澤東經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思想正處於成熟時期,他和張聞天一起,表示有條件地同意陳獨秀回來工作,是真心實意的,並不是因為陳獨秀脾氣強,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給他出難題,而不希望陳獨秀回到黨內來工作。

當時,《解放》刊登署名“冰”的文章《陳獨秀先生到何處去》,希望他“重振老戰士的精神,再參加到革命的行列中來”。沒有毛澤東的同意,《解放》雜誌的這篇文章,是不可能發表的。王明和康生給陳獨秀戴上了“漢奸”的帽子

陳獨秀在聽到毛澤東提出的這三個條件後,情緒是高興的,並就這三點一一做出了答複。但陳獨秀的確說過:“回黨固我所願,惟書麵檢討,礙難從命。”

Tip:收藏+分享文史博覽·文史(2015年5期),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