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成因及控製措施

技術交流

作者:劉偉

摘要: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在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如何有效地避免,還需要認真研究。文章就大體積混凝土裂縫主要影響因素如溫度、沉積等原因進行了詳細闡述,並指出其改進措施。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沉縮;混凝土裂縫

中圖分類號:TU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23-0046-02

大體積混凝土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使用較多,尤其是一些重力壩、土擋牆、大型的船閘等,在混凝土的設計和施工中困難很大。如果混凝土產生大量裂縫或在設計和施工中出現微小的失誤,都將會造成不可估計的損失,所以,為減少損失,提高施工質量,必須嚴格把關,避免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混凝土裂縫是如何產生的呢?關鍵是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強度小於混凝土承受的拉力。因此,要減少裂縫,一定要提高混凝土自身的抗拉能力,減少因溫度變化而產生的拉力。

1 溫度的影響

(1)由溫度而產生的裂縫主要有兩方麵的情況:一方麵混凝土內外溫差大。在澆築大壩或大型工程時,由於混凝土在凝結過程中會放出大量的熱,如果不迅速散熱,內部溫度會逐漸升高,致使混凝土的內外溫度變化很大。如果混凝土內部膨脹增大,而外部變化不大,況且混凝土開始的抗拉能力不高,必然會發生裂縫。另一方麵,如果混凝土的結構溫差比較大,混凝土的澆築沒有經過特殊處理,想把體積較大的混凝土澆築在約束地基上時,有時根本不能取消約束,這時候非常容易發生深度裂縫。

(2)混凝土溫度裂縫產生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澆築混凝土開始的時候,也就是混凝土溫度升高的時期。因為水化熱的作用,澆築後的混凝土在三至四天之內溫度升高非常快,由於內部的急劇膨脹,而外部遇冷變化不大,從而使混凝土的抗拉伸力斷裂而出現裂縫。第二階段的混凝土裂縫是混凝土內部溫度降低,並逐漸釋放熱量後溫度和外界溫度相一致,而外部結構張力卻超出表麵抗拉引力,從而引起裂縫。第三階段是後期混凝土裂縫,混凝土與周圍環境條件基本一致時,混凝土會保持相對穩定。如果外部條件會發生急劇變化,超過其表麵張力,也會發生裂縫。

(3)控製溫度:如何有效地控製溫度裂縫,還要進行細致觀察、科學預測,確保控製溫度裂縫在許可的範圍,在工程施工工地進行澆築混凝土時,就要進行溫度控製,使用測溫儀、溫度傳感片進行測量,適時地保持溫度和濕度,並能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壓光。還要根據溫度測試情況,適時變換保持溫度和濕度的條件。

有很多方麵的因素影響著溫差係數,尤其是外界溫度、空氣濕度、開始凝結時間等變化,都產生很大的影響,為防止溫差變化較大時,溫度發生很大變化,夏季時采取儲存水養護、冬秋季節用草苫子覆蓋等做法,都是非常好的保護方法。

2 沉縮裂縫

體積很大的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沉積裂縫也經常出現。究其原因是混凝土骨料下沉,表麵混凝土漿液過多,搗振不結實,進行混凝土澆築後,沒有迅速夯實。如果護理不好,再經受刮風晾曬,水分流失嚴重,表層拉力變小,很容易出現混凝土變形開裂。

可在工程的施工過程中,使用緩凝型泵送劑,以便延遲混凝土的凝結時間,減少硬化速度,並利用緩凝劑本身的特點,加強碾壓次數,從而最大限度解決混凝土表麵

裂縫。

3 采取的有效措施

3.1 優質選擇,合理使用水泥用量

為了盡量減少水化熱,使混凝土的溫度差降低,可以首先選擇52.5R、42.5R普通矽酸鹽等高標號混凝土。也可采用混凝土後期強度較大的進行按一定比例配合,從而減少水泥用量,縮小峰值。在控製好混凝土強度和可泵性的情況下,可把42.5R混凝土控製在460kg/m3,52.5R混凝土控製在370kg/m3,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溫度值,減少混凝土的表麵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