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招商銀行:探索數據生產力(1 / 1)

招商銀行:探索數據生產力

封麵報道

作者:吳磊

招商銀行是中國第一家企業創辦的股份製商業銀行,一直秉承“創新、穩健、服務”的核心價值觀,“因您而變,因勢而變”的經營理念,不斷創新著金融產品和服務,已經迅速發展成中國第六大商業銀行,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球最佳零售銀行。

招商銀行作為中國政府推動金融改革的試點銀行之一,一直處於中國金融改革的最前沿。自從成立以來,招商銀行秉承“因您而變”的經營服務理念,不斷創新產品與服務,創新,尤其是技術創新已經深入其企業文化骨髓。

招商銀行總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周天虹表示,信息技術的每次變革都會帶來銀行業的變革,招商銀行一向重視科技和服務,利用大數據技術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是招行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這些新技術的發展,使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日益個性化、數據化、網絡化。而對於天然具有數據屬性的金融業來說,大數據能夠為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更好地實現金融服務創新。

但是,大數據孕育的新型金融業態對傳統金融機構也帶來了嚴峻挑戰。業內專家指出,傳統金融業缺乏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決策和服務體係,傳統數據處理平台也無法滿足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如今,互聯網金融服務迅速崛起,提供更加創新的業務,以及更好的用戶體驗,強力挑戰傳統金融服務模式。

互聯網的啟發

周天虹表示,招商銀行在近兩年關注到大數據技術,在2012年著手進行係統研究。

當前,銀行的生產係統、經營係統長期以來積累了很多的結構化、半/非結構化的數據(如賬務記錄、業務交易、訪問日誌等),但銀行傳統儲存和利用的數據都是結構化數據,互聯網公司對半/非結構化的數據的廣泛利用啟發了銀行。同時,傳統對結構化數據的分析方法,在新的互聯網技術下,又可以取得一些新突破。

2012年起,招商銀行與華為大數據團隊接觸,FusionInsight產品進入了它們的視野,但當時與招商銀行的需求還有一定差距。華為針對招商銀行生產係統的規範,專門在大數據平台的可靠性、安全性方麵進行了增強和適配,在2013年發布了比較完整的版本。

此外,華為FusionInsight在容災方麵,第一個支持了超1000+km的異地容災;同時,為了增加大數據平台的易用性和複雜查詢能力,創新地實現了表聚簇和多級索引方案,實現與招行現有數據庫、數據倉庫的無縫對接。招商銀行已在華為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基礎上,實現了五年內海量交易曆史明細信息的實時查詢、實時征信、實時事件營銷,以及針對準確客戶群的精準營銷。

周天虹以理財產品短信營銷為例表示,理財產品銷售的短信廣告,以前推送很多,很多用戶覺得騷擾比較嚴重。現在對數據進行分析以後,係統有選擇地根據相關理財產品的特征匹配用戶的財務狀況及理財產品的持有情況進行推薦,使得短信發送數量大幅下降,但命中率大幅提高。據招行測算,以某重要分行的客戶為樣本,隻要發送原來數量19.6%的短信,就可以覆蓋95%最終購買的客戶。

為什麼是華為?

華為在雲計算、大數據等IT技術領域是新手,招行憑什麼相信華為?

周天虹表示,首先大數據技術跟其他IT技術發展曆程不太一樣。“大數據技術發源於互聯網公司,也率先在互聯網成熟應用。所以大數據技術並不掌握在傳統的大型IT公司手中。”他強調,華為作為IT服務的一名新軍,和它的競爭對手相比,起點相近。

其次,招行還看重華為華為另一大優勢就是快速發展和創新的能力。在和華為合作之前,招行也做了相應的調查研究,了解到華為在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各類資源的投入情況。招行認為,華為技術的積累情況,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總結起來,招商銀行認為,通過FusionInsight平台,招行首先構建起基於雲計算平台的大數據應用和分析平台,其中已經上線部分分析型應用,後續還會投入更多應用,包括實時征信、實時營銷方麵的應用。

其次,通過建設大數據平台,招行把原有的一些遊離在數據倉庫之外的結構化、半結構化數據逐步收攏到平台裏,讓係統具備了處理這些數據的能力。

第三,招行的信息技術部門建立起大數據技術團隊,也具備了使用和運營大數據平台的能力。

當前,招商銀行試點了很多項目,有的效果很好,有一些效果一般,都是摸索的過程。新技術的應用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體現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客戶的需求不一樣,行為特征都在發生變化,要看動態過程,要持續不斷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