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分拆HR”引發的論戰:分歧與共識(1 / 2)

“分拆HR”引發的論戰:分歧與共識

管理

作者:康誌軍

分拆HR

拉姆·查蘭日前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文章《是時候分拆人力資源部了》,一石激起千層浪。他認為人力資源工作一直無法與業務目標有效結合,因此提出分拆HR的解決方案:

“減少首席人力資源官職位,將人力資源部門一分為二。一部分可以稱之為行政人力資源(HR-A),主要管理薪酬和福利,向CFO彙報。這樣,CFO便能將薪酬視為吸引人才的重要條件,而不是主要成本。另一部分稱為領導力與組織人力資源(HR-LO),主要關注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直接向CEO彙報。”

似乎每幾年就會有人撰文“討伐”HR。1996年《財富》專欄作家托馬斯·斯圖沃特呼籲“炸掉你的人力資源部”;2005年《快公司》副主編基思·哈蒙茲長文痛陳“我們為何憎恨HR”,都引起廣泛共鳴和爭論。

鑒於拉姆·查蘭作為頂級管理顧問的地位和聲望,其分拆HR的建議則激起了更大的波瀾。這一建議招致了異口同聲的反對:來自企業界、谘詢界和實踐界的“大佬”紛紛發聲,一方麵對拉姆·查蘭表示禮節式的尊敬,另一方麵則旗幟鮮明地反對分拆HR的建議。

從表麵上看,雙方的觀點似乎“水火不容”。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實際上拉姆·查蘭與反對者的共識遠遠超過分歧。

背景:HR轉型的挑戰

最先對拉姆·查蘭“發難”的是戴夫·尤裏奇,人力資源領域的頂級大師。

在1996年“炸掉人力資源部”的爭論中,戴夫·尤裏奇以“HR應該關注成果和貢獻,而不是專業活動本身”的精辟觀點聲名鵲起。隨後,他出版了人力資源領域的裏程碑之作《Human resource champions》,提出現在為HR熟知的四角色模型(HR要扮演戰略夥伴、變革推動者、員工後盾和行政管理專家)和三支柱模型(HR職能分為專家中心、共享服務中心和HR業務夥伴),改變了所有跨國公司的人力資源實踐。

之後,尤裏奇為推動HR轉型不遺餘力。他繼續從彼得·德魯克的思想中汲取靈感,並進一步提出,HR需要具備“由外而內”(outside in)的理念:業務是人力資源工作的起點。一切人力資源工作都需要從業務出發,以避免閉門造車、自娛自樂。

知易行難。企業實踐的進化尤為緩慢,將HR策略與業務目標緊密關聯一直是個巨大的挑戰。因此,盡管在解決方案上有分歧,但絕大多數反對者都讚成拉姆·查蘭在文章中的論述:

“很少有首席人力資源官能擔此重任。他們多數是以流程為導向的通才,熟知人員福利、薪酬和勞工關係,專注於參與、授權和管理文化等內部事物。但他們沒能將人力資源與真正的商業需求結合起來,不了解關鍵決策是如何製定的,分析不出員工或整個組織為何沒能達成企業的業績目標。”

德勤谘詢的調查結果印證了這一點。其針對CEO的一項調查顯示,人力資源被視為反應最為緩慢的職能部門。有超過50%的業務領導者認為,HR並沒有做好引領公司發展的準備。甚至HR自己也認同這一點。在2014年3月進行的一次全球調查中,HR領導者給自己的總體表現打了C-,列出了大量的能力不足。

拉姆·查蘭的三個觀點

為了應對HR轉型的難題。在文章中拉姆·查蘭提出了三條建議,分拆HR隻是其中之一。但由於分拆過於刺耳,因此吸引了絕大部分的注意力。

這三條建議分別是:HR要聚焦於組織、領導力與人才;CHO最好具備業務經驗; HR架構需要調整(分拆)。

我們分別來看。

HR要聚焦於組織、領導力與人才

在這一點上,所有人的意見一致:人才管理越來越重要,HR需要也能夠有所作為。

德勤谘詢副主席Cathy Benko認為,CHO的境地有點像30年前的CFO,挑戰與機遇並存。

當時,金融資本被視為最稀缺的資源,是製約業務增長的最關鍵因素。與此同時,獲取資本的途徑變得越來越多,這使得財務決策變得極其複雜。這讓財務職能的地位大大提升。

CFO順勢從專注於會計、控製和準備財務/稅務報表等工作,轉而成為CEO最親密的合作夥伴。他們通過識別和解決關鍵的財務議題,來設定業務發展方向,推動組織的增長,提升組織的競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