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政府融資項目的銀行信貸風險及對策(1 / 3)

淺談政府融資項目的銀行信貸風險及對策

信貸管理

作者:孫琳蓉

【摘要】2008年經濟危機時,我國很多地方政府為了能夠給擴大內需提供強大的動力,進行了新一輪的融資以加快基礎設施的投資,這同時也大大增加了銀行的貸款增長幅度,同時也增加了回款的風險。本文主要從銀行的角度分析了政府進行融資信貸的一些特征和主要的風險因素,並且有針對性地對這類貸款的風險控製進行了相關的意見和建議,以期能夠在後續銀行貸款的管理中提升自身對於風險的把控能力,將政府的融資項目的信貸風險控製在可控的範圍之內,減少銀行所麵臨的信貸風險。

【關鍵詞】銀行信貸 政府融資項目 對策研究

一、政府融資項目的現狀和特點分析

(一)政府融資項目的現狀分析

首先政府融資的項目主要是集中在基礎設施的建設領域。分析近幾年央行所發布的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可以發現,政府融資項目投向主要為基礎設施的相關行業,這包含了交通運輸業、電力燃氣行業、倉儲以及郵政業務、水利和環境等公共設施的建設管理。這些領域的投資大約占到了政府融資項目的一半。

其次是很多項目的資本金較為缺乏,一些地方政府在進行項目融資的時候,往往會向多家銀行申請貸款。一些銀行為了把握競爭的主動權,往往容易忽視審慎經營的相關原則,沒有對政府所投資的項目背景做好調研,不了解投資項目的具體情況就盲目放貸。甚至一些項目本身就沒有資本金,而是利用銀行的貸款來充當資本金,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銀行的係統性風險。

(二)政府融資項目信貸的主要特點分析

政府進行融資的主要對象是國有商業銀行,以上海市為例,上海市銀監局發布的數據中顯示,截止2009年,上海市銀行業對政府投融資的貸款數大約為7000億元,而中行、農行、工行和建行四大國有銀行的貸款比率占到了50%左右。從貸款的投向的重點來分析,上海市貸款投向主要為市政公共設施的管理以及城市道路的建設等方麵。

地方正在進行融資的時候其貸款人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分布在政府信用鏈條的每個環節。這中間包含了政府所設置的投融資公司以及市政的公用設施單位及其他的公共企業,在具體的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因為不同類型的公司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其銀行對這些公司的審查和受信的要點也存在著不同的差別,評估的重點也有所不同。另外,地方政府的融資也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擔保形式。一方麵具備完善的法律效用的擔保形式,這主要包含了有效資產的抵押以及政府所屬的企事業單位或者是關聯企業所提供的抵押擔保等。另一方麵更為常見的是沒有法律效力的集中擔保形式,如人大常委會所出具的預算方麵的各種承諾函或者是以政府所屬單位的經營收費權來進行抵押,這些不具備法律效用的擔保形式給銀行造成了很大的風險,一旦不能如期償還貸款,銀行將會麵臨很大的損失。

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信貸的主要風險來源分析

(一)銀行信貸資金的流向難以進行有效的監管

銀行在對政府貸款後的資金使用的監管和對其他企業單位的監管存在著很大的不同,而實際上是銀行難以對其發放給政府的信貸資金進行較為有效的監管。一些政府從銀行得到了信貸資金之後,將資金劃入到關聯企業的賬戶,銀行很難發現其信貸資金的具體流向,一些資金甚至流向了其他項目或者是進入到了無法進行還貸的項目中,比較常見的將信貸資金投入到地產開發項目上,這大大增加了銀行資金回收的不確定性。

(二)政府在償債資金的安排以及管理方麵存在著一定的信息不對稱

目前的情況是地方政府多會選擇通過多個投融資的公司從不同的銀行獲得其所需要的信貸資金,這就造成了銀行沒有辦法很好地了解和掌握政府的負債情況,信息不透明。在目前財政預算的前提下,銀行很難對政府的償債能力做出具體的判斷,特別是一些自負盈虧的公益性項目的投資建設存在的風險。銀行不能夠掌握到政府的融資總量和負債規模,以及可以持續的收入來源總量等信息,也就沒有辦法對政府的真實的財力進行有效的評估。政府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銀行在進行貸款的發放有著很大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