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保製度對醫院經濟效益的影響分析及應對措施
工作研究
作者:夏誌娜
【摘要】我國新醫保製度不僅有助於解決貧、病、老、殘群體看病難的問題,而且也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醫療單位存在的患者逃廢醫療債務、醫院財務產生大量壞賬的問題。但是,由於目前醫保機構和醫療單位在醫保資金結算上存在種種矛盾,因此造成醫療單位應收賬款激增,導致經營現金接續困難,營運流程不暢。本文擬通過討論如何加強醫院管理,理順經辦機構和醫療單位的關係問題,探討加速醫療應收款回收的問題。
【關鍵詞】新醫保 醫院 經濟效益
醫療保險是我國一項保障人民群眾基本醫療需求,維護公民健康和社會和平的重要社會保障製度。但是,應該看到,隨著新醫改政策的製定和逐步完善,對醫保住院及門診患者及其治療的相關定額醫療、單病種項目增加以及報銷比例等內容都製定出新的核算標準,這就對醫院的醫保財務工作及醫院的經濟效益產生出重要的影響。對於醫院來說,必須高度重視分析新醫保製度對於經濟效益帶來影響的分析,努力完善醫保財務預算,積極控製財務支出,切實保障基本醫療,不斷推動醫院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一、新醫保的概念及其影響
當前,我國新的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已經在全國很多地方逐步鋪開,新的醫保製度覆蓋了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及相關職工,醫療保險費用由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共同負擔,保險基金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形式。隨著這一製度的實施,逐步改變過去采取的公費、勞保醫療製度覆蓋麵窄、醫療經費籌措機製較為缺乏、醫療費用完全由國家或企事業單位負擔等各種弊端,不僅有利於發揮社會統籌性強的優勢,而且有助於調動個人的積極性,構建起“橫向”和“縱向”相結合的社會保險製度。
隨著新醫保政策的逐步實施,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城鎮職工醫保等已經成為三大醫療保險體係,這不僅有利於推動我國醫療衛生體製改革進一步深化,而且也為醫院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我們認為,新醫療保險製度也給醫院帶來了較大的挑戰。首先,在新的醫療保險製度運行的過程中,醫院的醫療行為必然會受到政府醫保部門和參保職工的嚴格監督和有效製約。醫保機構會根據新醫保製度的要求,加強對醫院的醫藥等相關費用的審核。參保職工因為個人要承擔部分治療費用,因此也會對醫院的服務態度、服務質量、治療規程、診療信息以及收費標準等相關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根據相關製度的要求,新醫療保險施行醫療機構定點製度,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病人對醫院選擇的自由度。由於患者醫療意識及服務意識的提高,醫療市場必將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各醫院之間必將麵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再次,隨著新的醫療保險製度的逐步實施,政府醫保部門必將從各個方麵入手,嚴格控製醫療費用。醫保部門通過製定基本藥物、基本技術和設備、基本服務等醫療報銷範圍,實施“總量控製,彈性結算”的支付方式,嚴格控製醫院的業務收入,加上對醫院藥品的收支施行兩條線管理及醫藥分家政策,醫院傳統的“以藥養醫”的漏洞被堵住,醫院的經濟效益在一定時期內將會受到不利影響。
二、新醫保製度下影響醫院經濟效益的因素
(一)財務人員對新醫保政策掌握不夠
在當前階段,我國很多實行醫保製度的醫院主要是公立醫院,在很多時候主要是由國家投入了大量成本,而沒有考慮經濟效益。而財務人員忙於日常事物,對新醫保製度及相關政策缺乏學習,對相關精神掌握不足,忽略對醫保基金運行過程進行分析、管理、預算和控製,很多時候是把傳統的財務理論運用到醫保財務管理過程中,財務人員對醫保預算審核不嚴格,造成預算嚴重偏離製度規定,無法為醫院提供完整的財務指標,造成大量資金流失。因此會影響醫保製度的運行和開展,對醫院的經濟效益產生出不利的影響。
(二)醫院對於財務控製能力不足
在新醫保製度逐步實施的背景下,醫院對於財務控製的能力沒有提高,很多醫院財務人員按照事業單位標準進行財務預算,滿足於通過財務管理梳理醫院日常的收支情況,而沒有重視通過財務預算和控製對醫院的經營情況進行全麵而深入的分析,這就導致醫院財務管理不能有效發揮保障基本醫療的功能,不僅造成醫院財務不必要的浪費和收入的流失,而且降低了醫院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