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峰也沒有想到小組成立之後,第一次工作就到溪回縣去,直接到折坳鎮看那裏正在擴張的大棚菜項目。此時的大棚菜項目還沒有太具體的東西,縣裏和鎮裏的工作重心還在對村裏進行發動工作期間,至於資金問題、技術問題、招商問題等都還沒有做實質性的工作。
張為親自負責折坳鎮的大棚菜項目,他之前就推廣著工作,如今得到市裏的支持,知道不論在資金上還是技術上,楊秀峰都會幫他解決以前無法克服的困難。隻要在村裏將大家的思想工作做好,擴大生產規模也就容易推動。
雖說在市裏,對於修通高等級公路後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很多的人都已經是共識,但在村裏,就算高等級公路離村子不遠,人們對這路帶來的便利卻顯得遲鈍的多。主要是這樣的路,此時還看不到修通的跡象。人們估計,至少要三年或五年,才會使得這路完成通行,如今對折坳鎮的交通說來,卻是沒有絲毫改變,甚至還沒有之前有一條小村級路,能夠插到通往省城的路。而村裏的大棚菜大多數銷往縣城或市裏,沒有往省城發展的可能。
如今要將大棚菜項目擴大好幾倍,幾乎是全鎮都在做這一項目,產量大了後,先不說擴大規模要的資金與技術,單單銷路問題就讓村裏的人發愁。對縣城裏的銷量、市裏的容量有多少,鎮裏的人也是有一些初淺的認知。工作的難度也就是村裏的人對銷路的擔心,又涉及到資金問題。不過,張為在折坳鎮之前雖說官威不重,人們對他卻是信賴,也知道他一向來都為村裏的人著想。如今升官到縣裏去,要在折坳鎮推動之一項目,難度雖說也大,卻是那個做好工作的。
市裏新成立的經濟統籌協調小組,第一次下縣裏做工作,就直接撲到折坳鎮去。當時張為也在,市裏這個小組他說知道的,市裏對下麵各縣也都發文通報。等王子文和吳營兩人帶著另外兩人到鎮裏後,要聽取鎮裏的工作彙報,查看項目的進展情況。張為心裏就不高興,雖知道是市委的意思,但他在這個項目裏做了不少的工作,也有明顯的進展。準備將這邊的工作做踏實一些,將項目的具體擴展規模敲定後,再到市裏去給楊秀峰彙報。
這時,王子文和吳營到鎮裏來,甚至縣裏都沒有打招呼,讓這位就有其他想法。市裏對下麵有什麼工作指示,總不會要避開縣裏主要領導吧。溪回縣在楊秀峰的工作布局上有著怎麼樣的設想和重要性,張為也是有些認知的。這些事不用說出來,在他們心裏也將溪回縣自主地堅決地站在楊秀峰身後,自然會對市委那邊警覺著。
王子文要鎮裏的書記和鎮長進行彙報,這兩個人也是張為親自選任的,為的就是將鎮裏大棚菜項目工作更好地推動,所選的人是之前支持他的幹部。鎮書記和鎮長本來就和張為在一起,對王子文和吳營的話就不想聽從,而是等張為發話。
張為不好當著王子文等人的麵進行反對,當下一言不出也就走人,到村裏去了。
鎮書記和鎮長見張為離開,也就知道領導的意思。給王子文等人彙報工作是不能夠推的,但彙報裏是不是將主要的事彙報出來,那就在於彙報的人了。很明顯地在敷衍,王子文雖說是第一次下縣裏做這樣的工作,知道這個小組在市裏方方麵麵裏還不一定就給人認可。雖有市委書記的支持,市委秘書長更是直接的領導和靠山,但下麵的人也都各有自家的硬氣,要是不理睬他們也都是很平常的事。
隻是,自己麵子事小,而無法開展工作不能夠讓今後誰都看著第一次的例子來對待他們,敷衍他們。王子文在聽完彙報之後,也就要鎮長將他們工作的計劃和近期工作的小結,形成文字材料交給他們帶回市裏。
鎮書記見情況演變得有些變味,就想著該向縣裏進行彙報。市裏的主要領導要直接找鎮長或鎮書記的不是,可能性也不大,犯不著嘛。但卻會給縣裏帶來一定的影響,說不定會給張為等新的領導班子帶來麻煩。他也就讓鎮長先應付著,自己找借口先走開,要向張為討一個主意。
張為離開的目的就是要回避這些,他對王子文等人到鎮裏來說有想法的,不說這是誰的後花園之類的,但溪回縣有目前這樣的大好局麵,完全是楊秀峰這位領導出的大力。不僅將田文學和滕丹等人正法,溪回縣如今的經濟建設大局,也是楊秀峰的努力下,才有這樣的進展。溪回縣如今在地利與人和上都占盡了優勢,用不了幾年,這裏的發展是那個看得到那種局麵的。這樣的局麵,不單是縣裏在努力工作著的人看得到,其他也有很多人看得到,以至於有些人就像在溪回縣裏給自己找一些由頭,插手過來,得到些工作上的政績。
市委那邊的所謂經濟統籌協調小組,這麼快就到縣裏來,不就是打著這樣的主意嗎。張為作為縣裏的重要領導,不好當麵將王子文等人的用意揭穿,自己先離開而去,態度也就明朗。至於鎮裏對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態度,倒是對鎮書記和鎮長梁人心裏也是信得過的,自己不在,他們要怎麼樣鬧,市裏也不會直接怪罪在自己頭上吧。
卻不料鎮書記這麼快就打電話過來,問張為該怎麼應對市裏小組的人。張為當然不好直接說什麼,就算信得過鎮書記,有些話也是不宜說出口的。就說他在忙著,鎮裏的事情要他自己看著辦。
誰知道鎮書記怎麼理解張為這話,也不回去見鎮長,自己也到另外一個村下村督促工作了。鎮長在應付著王子文和吳營等人,見鎮書記一去不回,對小組的人也就不肯再多說什麼。本來王子文等人想將鎮裏的文字材料拿到手也好,鎮長卻推三推四地不肯配合。
王子文和吳營本來有著很好的自我感覺,如今有市委書記做靠山,而市委秘書長是直接領導,他們到縣裏去,這一層身份是非常重要的,誰還敢有任何輕視與怠慢?到柳市掛職時間不長,對柳市那邊的工作方法、工作思想、管理製度,雖說有了些理解,卻都是表層的東西,還沒有打心裏認同。特別是兩人回來後給委以如此重任,心裏的感覺就不同了,對在柳市時所接受的東西也都拋棄,要為市委徹底地負責。
按心中所想,那就是為知己而死都無悔的事,領導這樣重用,要是不盡心盡力,那怎麼行?攢著勁開始進行工作,原準備先對溪回縣進行徹底工作之後,再往經開區裏去,隨即到昌水縣去,這些地方都是市裏大建設的關鍵所在。就算王子文和吳營等沒有這樣的眼神,李宇夏卻是有這樣的認知的。李宇夏不會直接出麵,但對王子文還是寄予期望,也想讓他為自己爭議口氣,使得邪教和和趙弘坤兩人對他更多些信任。
誰知道進到折坳鎮會遇上張為,對於張為,王子文和吳營早就心有妒忌也有著羨慕,知道張為給提拔起來的根源,此時在小組裏做負責人也不覺得自己就比他差。級別上,暫時還不能夠就到副處級,比張為落後些,但領導答應最多一年就能夠解決他們的級別,還會根據今後的工作情況,在市委裏掛實職,那今後的前景自然比張為要好。張為走到是楊秀峰的路子,怎麼能夠和市委書記比較?
誰知道張為對兩人的到來並無善意,也沒有一起到掛職的情分表露,淡漠得很。王子文和吳營也都明白張為有什麼用的心思,隻是,在工作上就算有這樣或那樣的心思都好理解,但工作卻要支持、運轉下去才行。等見到折坳鎮的鎮書記也都一去不返,而鎮長對他們提出來的要求也推三阻四地不配合,王子文就深深地感覺到那種刺激。
第一次下縣裏就有這樣的遭遇,心裏落差太大了,而且,這種狀況要是不解決,不懲戒,今後經濟統籌協調小組還要不要將工作推動下去?
黑著臉離開折坳鎮,對鎮長挽留吃飯也都不加理會。離開鎮裏後,當即將在折坳鎮的遭遇在電話裏給趙弘坤進行了細致的彙報。彙報裏,也提到了張為,覺得鎮裏的態度完全是張為在背後搗鬼才有這樣的狀況。否則,鎮裏敢跟市委下派的人鬧這樣一出?
趙弘坤得到彙報後,當下也感覺到這一事不是偶然。市裏的大致情況他是明白的,溪回縣那邊受到楊秀峰的影響深遠,完全聽命於楊秀峰,從李宇夏那裏也是了解這些情況的。正因為這樣,對王子文等人先選擇溪回縣作為工作開展的最初突破口,趙弘坤對王子文和吳營兩人感到較為滿意。工作上要有銳氣,有魄力,往往就要從最艱難之處開始,今後的工作就會順利很多。
先也有預感,但卻沒有想到溪回縣的一個鎮就讓小組碰得頭破血流,灰溜溜地返回。這種狀況自然是不能夠忍受的,趙弘坤當下要王子文等人不急於回市裏,回到市裏後再去溪回縣,從某種角度上說,都是碰壁而歸了。接下來的工作,小組還怎麼開展又將碰多少冷臉?
讓王子文等人先到溪回縣城住下,也沒有說市裏會怎麼樣,他還要給肖建海進行彙報。知道肖建海得知這樣的情況發生,肯定也很不滿意的,隻是該怎麼樣決策,還是要尊重領導的。
見到肖建海後,先給領導的茶杯加水。肖建海的秘書孫鑫也跟進辦公室裏,孫鑫是誰舉薦的,連李宇夏都不知道。但趙弘坤卻心裏有數,那是半坡亭女老板月雯提的一個人。孫鑫和月雯之間是怎麼樣的關係,外人沒有誰知道,甚至孫鑫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會被選中為市委書記的秘書的。
孫鑫之前不在市裏工作,而是在永誌縣政府辦裏,還是一個沒有什麼作為的秘書,隻是,在市報上發表過幾篇短的新聞稿。卻給趙弘坤用這樣的方式將他找到市委來,麵試後,覺得還可行,也就跟在肖建海身邊擁著。此時,孫鑫漸漸適應自己的新身份,小心地在辦公室裏幫著趙弘坤給領導倒水。
趙弘坤做了一個暗示,孫鑫也就先出了辦公室,將門帶好,趙弘坤才說起王子文和吳營在溪回縣折坳鎮的遭遇,說的較為細致。肖建海沒有說話,知道這些人首先就去碰溪回縣,確實也有不穩重的一麵。至於楊秀峰會不會示意下麵的人就這樣來應對和抵製小組在折坳鎮工作,可能性卻是極小,他沒有必要這樣做的。
隻是,趙弘坤和小組的人有什麼樣的心思,肖建海也很容易看出來。想來,他們也是借著大家都還沒有摸清經濟統籌協調小組的底細,先將最難開展工作的地方試手,會更容易推動的。誰肯第一就站出來進行阻撓小組的工作?市裏領導肯定會有說法的,這樣先難後易,今後工作也就會順利得多。誰知道溪回縣卻這樣地就給小組一個響亮的耳光,趙弘坤等人會有什麼解決之途,想來也就是用市委的名義來壓製,自己這個一把手也必須占出來對小組進行支持,否則,這個笑話就鬧大了。
但是,隨即而來的問題是,溪回縣那邊是不是會受到告誡或懲處?他們對市裏的懲處要是不滿,自然會將問題往上推,楊秀峰會不會站出來維護溪回縣的人,也就不得而知。
肖建海聽著趙弘坤的敘說,此時也不好就表態,其實,隻要他不表態,趙弘坤也就知道會怎麼樣去推動這一事件的。兩人配合多年,在一些事情上早就知道彼此之間該唱什麼用的角色,才對他們最有利。
彙報後,趙弘坤知道老板不會就出麵的,有些事情就像兩個家。小孩子發生嘴角甚至小衝突,家裏的大人卻不會直接就出麵來的,隻是讓小孩子裏更有力量的人出來幫忙打架。最後,才是家裏大人出來調解或評理等。但發生什麼事卻是要讓老板得知,使得老板早有準備,之後處理事情也就有周全的想法。
如今,在市委裏職權部門還用不了幾個人,使得趙弘坤這一次就算不想出麵也無法找到替手。紀委那邊,林挺和洪峰都絕對不會聽他的,組織部有周滔在,下麵的人就算趙弘坤接觸過,也都還沒有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