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吉對楊秀峰的想法很滿意,對經濟協會的運作從宏觀上做出幾點指示,也使得楊秀峰對他有更深刻的認識。領導就是領導,站點高度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本質都有所不同。回到南方市後,一方麵督促丁啟明和莫春暉等人將經濟協會的工作落實到位,另一方麵對市裏的經濟建設工作進行穩步地發展。
將步伐盡量放慢些,將工作做得更紮實些,都是目前非常必要的。突進了未必有好處,這也是和徐燕萍討論之後有明確的認知,楊秀峰將其中的要害點出來,下麵的人也能夠理解。
與柳市之間的合作,在這次交流之後得到雙方的高度認同。具體的做法,就是加強雙方的多方麵合作,幹部互派掛職就是合作的方式之一。這種合作,能夠更好地培養幹部,能夠讓南方市這邊的根本認識和接受柳市那份對管理製度、價值認識、工作作風等。等人,相互掛職也使得雙方在工作上很多領域就更加透明,利於經濟建設的相互合作。
經濟協會的真正成立還是在一個月之後,但在此之前,很多事情也都變成了文字。這一過程中,省裏一直都保持著沉默,似乎用不幹預的態度來對待這一新生事物。楊秀峰等人知道,省裏之所以沒有說話,主要是省裏高層對這一經濟協會的認識有偏向性,其他人就算看到經濟協會今後在省裏工作大方向上有不小的作用,可也難以在如今就插手進來。
經濟協會成立時,常務理事成員也就明確,柳市開發區和南方市經開區等機構經濟最強的,都列入常務理事,溪回縣、昌水縣、柳澤縣、柳水縣、柳市和南方鎮市等單位也是常務理事成員,這些成員裏,主要都是看楊秀峰的臉色的。使得經濟協會今後在任何決策時,楊秀峰都能夠直接地進行掌控。
而成立那一天,柳市市委書記也到任了,隻是這種民間的經濟活動,柳市那邊邀請了劉君茂出席,而將新書記給攔在門外,南方市這邊也一樣,肖建海不能才能加成立大會,南方市的領導是以楊秀峰為代表,將市政府的幾位主要領導帶去出席會議。省裏也進行了約請,徐燕萍是在約之列,反而將省委shu記、省長都不做約請,這樣一來,這個民間組織的定位就低一些,也不會太此人心髒。敏gan的人自然能夠看到經濟協會處理之後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但此時唯有保持沉默。
成立之後,經濟協會也沒有就做出什麼舉措來,除了常例的交流活動外,主要是對成員裏經濟建設現狀和未來發展進行布局,使得成員之間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和不liang競爭,更有利於整體的建設發展。
周誠的職位解決之後,在省裏似乎也沒有引起多少反應,可平靜的外表之下,有什麼波動田成東也會在電話裏跟楊秀峰說,他也就了解不少的內情。隨著楊秀峰走進裏蔣國吉的圈子,得到領導的認可之後,省裏的一些風向、一些看似小事但對整體有所影響的事,田成東也都會給楊秀峰進行通報,使得他對全省的大局有著更好的把握,在南方市那邊甚至在柳市那邊,可施加相應的影響力,來協助省裏的一些變化,做到隨時相互呼應。
周誠請客慶賀做得很低調,可那一晚蔣國吉也到了,大家都不談職位上的事情,而是說著柳省目前的發展和未來遠景之類的話題,楊秀峰也到參加,這種平淡地坐在一起,看起來雖說沒有什麼味道,卻是一種另一層意義上的聚會。周誠的進步最明顯地體現了京城對蔣國吉的支持,今後三年或者更短的時間裏,蔣國吉就可能往前一步而成為省委shu記。這樣一來,柳省的建設要怎麼樣進行規劃,包括楊秀峰在內的人,都會在這些平淡的談話裏將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角色定位下來。這樣的默契是在平時慢慢地琢磨而成的,又是在這種聚會裏敲定,從蔣國吉的角度說來,這也是一種布局,下麵的人哪一位該主持哪一方麵的工作,今後也就由他全權推動。楊秀峰有南方市和柳市以及經濟協會等事務,在這個圈子的份量不輕,膽子也不輕。好在楊秀峰對此有足夠的掌控力,也就會得到蔣國吉更多一些的倚重。
在這一個月裏,還有一件事也值得提一提,那就是沈贄在昌水縣考察旅遊開發的事,已經有了定論。計劃斥資三個億來運作昌水縣的旅遊資源,當然,三個億隻是作為建設投入的資金,而不是開發權限的資本。沈贄提出,昌水縣用自然資源作為成本進行入股,占旅遊公司裏的百分之三十。宋湘對此要進行深ru討論,也曾請示市政府。楊秀峰沒有直接給出答複,而是要縣裏自行討論。
如今雙方還沒有做最後的結論,合作是肯定了的,隻是在利益與責任的劃分上要進一步談判。當然,昌水縣如今也是得到了大規模的開發,今後的發展趨勢能夠看到一些,要是之前,不要說百分之三十,就是百分之五,縣裏肯定都樂意接受,畢竟是三個億的投入建設。
如今的昌水縣,在全省而言都是經濟實力有名的縣,主要還是的裏與釩礦的開采,在短短時間裏使得縣裏的財力飛竄而起。宋湘和陳超凡也沒有為此就自滿,對於南方市今後的發展狀況,兩人心裏知道那遠景宏圖的。
到了秋季,南方市這邊的工作也都有一定的模樣,第一期開發的縣市,也都初見成效。經開區、溪回縣和昌水縣自然是最明顯的,而南方鎮市和吉德縣也開始進行投入建設,另三個縣,自然見到高等級公路沿途的縣市發展狀況,也都到市裏來做表示,要求市裏對這些縣也進行開發。唯有市裏對他們進行規劃與投入後,才有可能將各縣之間的差距稍微縮小些,楊秀峰自然要借之一心態,對各縣進行工作態度、思想意識等方麵進行整頓,從幹部人事上進行入手。
之後,要將這三個縣與南方市之間或就近與高等級公路之間,先將道路解決了,隨後的招商引資工作,也就能夠做得通。南方市的發展,也不可能是單純的高等級公路沿線的幾個縣市,而是要全麵地開發發展,才能夠將南方市的整體實力提高起來。
入秋之後,市裏的工作重心也就發生了轉移,要將永誌縣等三個縣的開發工作推動起來。這三個縣的特點比較類同,交通上不好,但地理地貌卻不錯,使得之前這三縣在經濟地位上有不錯的排名。這三個縣,之前也一直給黃國友或陳丹輝等人掌控比較緊的縣,縣裏幹部的風氣同樣比較差,之後黃國友、陳丹輝等人都受到懲罰後,楊秀峰也沒有借機來搶占這些地盤,而是安心在經濟建設上。到如今,三縣看到經濟建設工作的要害性,也都自覺地往楊秀峰身邊靠。當然,楊秀峰也不會計較之前他們怎麼樣,而是在意之後的工作要怎麼樣進行。
對幹部考評製度的試點工作,如今也還沒有得到結論,但所進行的單位也都見到了幹部們工作的全新麵貌,就算還沒有做出全麵的總結,也讓全市的幹部有了共同的一些認識。對於三縣裏的具體情況而言,要推行新的幹部考評製度,也還有一定的難度,這對三縣的主要領導說來,也算是一種考驗。楊秀峰在這時,借用縣裏的心態縣推動這樣的工作,對全市今後的總體規劃的落實,會更有利的。
經濟建設的發展,對如今的南方市說來不算難度,主要的難度在於幹部人事的變革,將之前這種積習要根除,將之前這種價值觀要更新,沒有強大的壓力是難以做到的,而如今三縣領導在經濟差距越來越大的壓力下,唯有做出絕然的態度來,才有可能得到楊秀峰的認可。
這些事一旦推動起來,又是一個更大的係統工作。
何磊如今已經看到南方市的核心所在,對楊秀峰的工作盡心盡力,而楊秀峰也漸漸地將更多的事情委派在他身上。對於三縣,何磊與他們的往來很多,楊秀峰索性將三縣幹部工作作風的整頓都一手丟給他去負責。
周滔如今對新的幹部考評製度的運作,已經熟悉,也總結出不少的經驗來,對於三縣的情況,他也熟悉,以組織部為主體,對三縣進行整頓,第一步就是挑選幹部到柳市那邊去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