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燒烤歸來雨落(1 / 2)

徐寶望著漸長的隊伍露出笑容,張屹卻茫然不解。

張屹原以為把一斤的價格漲到二十五文後賣不動,眼前的事實卻告訴他,二十五文一斤的不愁賣。

“寶郎,怎會這樣?”張屹想不通,所以問徐寶。

“你去門口聽聽。”徐寶給指出一條明路。

張屹真跑過去聽。

“他家嫂子,你也來買幹豆腐?二十五文一斤,真貴,昨天我買時才二十二文,還搭一張,聽人說呂老頭嫩豆腐才賣十八文一斤,差七文呢。”一個婦人跟站在身前的婦人說。

前麵的扭回頭,說道:“可不是麼,昨天我家那口子回來,買了二斤,家中的三個崽子都說好吃,今天我再買二斤,貴是貴,可卻是給孩子吃的,十八文一斤的,嗬嗬,我家孩子吃不慣呢。”

另有一個男的路過瞧熱鬧,聽到她倆的話,問:“二位,他家的幹豆腐真那麼好?比十八文的好吃?”

後麵的婦人看看這男子,抿嘴一笑,說道:“不知道,沒嚐過什麼十八文的,就如我家買鹽一樣,不曉得六、七文錢的什麼味,我家一直吃的是十五文的鹽。”

前麵的跟著說:“十八文的想是也能吃,買別的菜也分個貴賤,賤的我看著有人吃的,還有的人專門買便宜的菜,散了攤子揀菜的又不是沒有。”

這男的臉上有些掛不住,說道:“我就問問,沒吃過幹豆腐。”

隊伍中同樣一個男的出聲:“沒吃過就買一斤嚐嚐,像我們這樣的,都是買螃蟹時正好遇到了上崗村的幹豆腐,那幹豆腐上帶字的,十八文上麵的有字嗎?”

他可以加重‘螃蟹’兩個字的讀音。

然後隊伍中就傳出關於怎麼吃螃蟹的說話聲,說什麼昨天買的五隻螃蟹有一隻黃小,還說什麼蒸著吃的味道比煮著吃的香那麼一點。

路過問話的男子臉紅了,趁著沒有人跟他說話,低下頭就走。

張屹看著、聽著,覺得知道了些什麼,又說不上來,轉回身來到徐寶旁邊,問:“那個……我知道,可是……”

“可是說不上來,其實很簡單,他們多花幾文錢買的不是幹豆腐,是身份、是體麵。而我們的幹豆腐上有字,正好給了他們一個體現身份的機會,等過兩天的,我把幹豆腐賣三十文一斤。”

徐寶向張屹講解裏麵簡單的道理,又對其說道:“走了,幫我看好孩子。”

徐寶帶著村子裏來的五個人趕車拉孩子走,隻留下一個村子裏的在這邊看著,收錢的活交給張檉。

張檉現在沒有事情做,清閑。

徐寶坐在車上一遍遍重複著聲律啟蒙的‘東’,讓新來的孩子跟著背,同時也鞏固之前學的孩子,有的孩子記不住。

教著教著,他突然停了,從文具箱裏拿出一張昨晚寫好的紙,遞給一個老師:“你念裏麵的‘冬’給他們聽,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鍾……”

老師接過來紙,識字,於是教孩子背誦的任務就換到他的身上。

徐寶想事情。

第一個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大哥張檉的新工作不怎麼好,說是什麼領人管掃街,誰家的鋪子、攤子前不幹淨就讓誰收拾。

這純粹是瞎扯,領著人掃街,看到別人家前麵有垃圾,就得收拾起來,別人自己不幹的,除非你回去告訴周吏員,周吏員又願意管這事,才會告訴店鋪保持幹淨,實在是太贓了,影響惡劣,就罰錢,然後還是張檉領著人掃。

就如城外集市上,理論上應該由水監負責衛生環境,實際上他們不管,交給牙行。

張檉以前是牙行的,他同樣不管,讓閑漢去打掃。

閑漢們就在那裏溜達著看誰需要幫忙,打打零工,或者瞧著誰好欺負弄點錢,幫人占個位置了什麼的,還不敢去碰勢力大的,如賣鹽的、賣牛肉的、賣文房四寶的……

徐寶能想到這些,還能知道大哥怎麼撈錢,他帶著人掃街,可以管看著好欺負的要錢,不給錢就把東西堆在你家店或攤子前麵。

也不是說就倒在那裏,推個車,臭烘烘的,走到那裏說軲轆不轉了,說累了,給好處不?不給不走了,你愛告哪就告哪,看誰管你。

撈錢是通過這個途徑,平時還是沒事情做,總不能時時刻刻在那盯著,一般是一撥攤子收起,張檉才會帶人出現。

沒散攤子時,一兩個時辰過去清理清理。

‘這不行啊,對大哥沒什麼好處,整天守在西市上掃大街換個年歲大的合適,不然掃一輩子還是幹這個的,我得想個辦法,再去找姓周的是沒用的。’徐寶盤算著。

等有了點頭緒,他又開始琢磨另一件事。

‘京城的豆腐坊竟然還玩聯合,看我是外來的就想把我趕走,我賣幹豆腐又不賣別的,沒搶你們買賣。

你說你賣古董的、玩典當的有個圈子很正常,你賣個豆腐還帶這樣玩的?還沒等我合縱連橫呢,你們先下手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