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新年改版評析
前沿報告:【媒體新動】
作者:程少華
人民日報把抓文風與抓報道、抓版麵結合起來,與構建現代傳播體係、輿論引導新格局結合起來,力求在文風上高出一籌,在新聞界帶個好頭。
新版麵精美亮相,新欄目輕裝上陣,消息短了,監督多了,語言更生動,視角更親民……新年伊始,人民日報以全新的姿態把黨中央的聲音傳達到千家萬戶,傳送到300多萬讀者的手上。很多讀者在網上留言:人民日報更好看了,更合老百姓的胃口了。
改進文風:實實在在服務讀者
1月1日,人民日報要聞一版刊登《新年致讀者》,強調“進一步改進作風、改進文風,更好地服務讀者、回報讀者。”“要切實改作風改文風,好好聽群眾說話,說群眾聽得懂的話。”“繼續深化‘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說真話、寫實情,讓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更具親和力感染力,更有可讀性可視性,千方百計方便讀者,實實在在服務讀者。”
改進文風是一項係統工程。為此,人民日報出台《切實改進文風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走轉改”瞄準基層、嚴把關注重實效、下決心改進要聞、下工夫創新要論、做標題言簡意賅、抓源頭狠刹長風、重讀者深化互動、重考評鼓勵新風等8項具體措施。這個實施方案不到1400字,卻句句切中要害:“杜絕工作性、文件式標題和過長、過繁瑣的標題,厚題薄文,多做實題”;“重視導讀、提要、引題和小標題等的運用”;“消息和評論言論不超過1000字,通訊和深度報道不超過3000字。3000字以上的稿件須經社領導審定”;“‘讀者評報’活動以‘改進文風’為主題,廣泛征集各行各業對改進人民日報文風的意見建議。同時開設‘讀者評報’欄目”……這些規定很細很實,易於操作。
無論是《新年致讀者》,還是《切實改進文風實施方案》,都表明人民日報決心從新聞報道、評論言論、文字風格、文章標題、版麵編排等各個環節加以改進,把抓文風與抓報道、抓版麵結合起來,與構建現代傳播體係、輿論引導新格局結合起來,力求在文風上高出一籌,在新聞界帶個好頭。
新版新欄:特色鮮明,精彩紛呈
人民日報新年最大的變化莫過於版麵數量增加和新版麵出爐了。周六、周日由每天8個版增至12個版,節假日由每天4個版增至8個版。周一到周五每天推出1塊評論版,每周日增設觀察版,每周六增設生態周刊,並增設新青年版和假日生活版。
評論版彙聚“鍾聲”、“人民時評”、“聲音”等諸多名牌欄目,著力打造幹部論政的平台、學者爭鳴的空間和大眾輿論的廣場,在交流、交融、交鋒中謀求最大公約數。1月4日,評論版首期刊出頭條言論《改革,回應人民的強烈期待——深化改革方法論之一》,並觸及異地高考、“黃燈困境”等熱點話題,文筆犀利,思想性和啟迪性強,中央電視台等媒體予以摘播。
1月1日,“因假日而生,為生活服務”的假日生活版正式與讀者見麵,《致讀者》生動地承諾:“我們惟願,假日生活版能夠成為——‘一塊路標’,為探路者指點迷津;‘一根登山杖’,助攀援者一臂之力;‘一處觀景台’,讓駐足遠望之人飽覽無限風光。”第一期假日生活版打通6~7版,以冰雪旅遊為主題,推出大型專題——“走 讓我們玩雪去”,介紹北京、吉林、內蒙古、新疆、寧夏等地各具特色的冬日旅遊,配發7個大城市1日、2日的天氣預報,鏈接“滑冰運動起源”、“滑雪運動起源”等資料。《雪,是冬天的味道》一文講述30多年前的童年雪趣,以兒子“寫雪畫景”收尾,讀來穿越時空、餘音繞梁。該版圖文並茂,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服務性,被網易等網站在首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