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笛在17世紀時做了首次重要改革。17世紀後期(1670年),一批法國長笛製造者對其做了許多改進並把部分指孔做成了圓錐形,史稱“巴洛克長笛”。巴洛克長笛是6孔的,分為笛頭、笛身和笛尾,右手小指有一個加鍵,內徑有變化,材質是純木質,是波姆式長笛的前身,可以演奏三個八度。巴洛克長笛發展的另一種樂器是愛爾蘭長笛。
與豎笛不同,巴洛克長笛很難掌握音準,尤其是各個半音。人們為了對其加以改進曾做過很多嚐試。直到19世紀40年代,由德國樂器製作商(特奧巴爾德·波姆)發明了按鍵裝置,成功改良了巴洛克長笛。這些改良措施使長笛日趨完美,具備了豐富、柔和、明亮的音色,寬廣的音域範圍,這種長笛被稱為“波姆式長笛”。
法國人路易斯·羅特(LouisLot 1807—1896年)是長笛演奏家,也是長笛製造專家,其不斷研究、探索和完善貝姆理論。在1855年至1874年製作出了很多深受歡迎的長笛,為以後的長笛製造做出了巨大貢獻。現代長笛則以金銀或其他金屬製成的,音域達四個八度。
自從巴黎音樂學院采用了德胡斯所推行的新式長笛後,舊式長笛便慢慢走入低穀,並最終退出了曆史舞台。波姆在新式長笛下所創作的很多曲子,舊式長笛甚至根本無法演奏,這些新的演奏曲既表現了新式長笛的優點,也帶來了許多新的演奏技法,引起了當時許多年輕作曲家的注意,從而為一個時代培養了大批人才,並最終把巴黎音樂學院推向了世界長笛的演奏中心。
(三)近現代時期
1893年,德胡斯從巴黎音樂學院退休,而在1878—1900年這22年時間裏,巴黎就連續3次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這幾次博覽會最大的成就是法國音樂接納並吸收了東方元素。在巴黎,1894年,演奏獨奏長笛開創了20世紀音樂之門。正如皮埃爾·布雷(Pierre Boulez)所說:“德彪西(Debussy)以及他的管弦樂《牧神午後》(《Prelude l’après midi d’ faune》)激活了現代音樂的細胞。正當世界音樂出現前所未有的寂靜時,獨奏長笛打破了這種寂靜,同時給人們帶來另一種寧靜,這種寧靜包容了世間萬物,給人類帶來了神仙般的音樂享受,再次激活了人們夢想的翅膀,深淵的渴望。”
德彪西《牧神午後》和《蘆笛》的問世,代表著長笛音樂的新的發展方向,也預示著法國音樂再一次的狂潮,更使浪漫長笛演奏登上了高貴的殿堂。受德彪西的影響,湧現出大量優秀的長笛作品,他們甚至被搬上了巴黎音樂學院的考試殿堂,例如有“法國的舒曼”之稱的福雷(Faure)創作的《幻想曲》、羅馬尼亞最偉大的音樂家喬治·艾內斯庫創作的《Tragische Ouvertüre》、昂利·杜迪耶(Henri Dutilleux)的《小奏鳴曲》(Pierre Sancan)以及皮埃爾—桑剛的《小奏鳴曲》)等,這些成為了法國長笛學派演奏的主要作品。
法國作曲家、先鋒作曲家六人團之一的弗朗西斯·普朗克創作了《長笛奏鳴曲》,以抒情的旋律、複調的和聲與簡約的新古典主義征服了世人。此後,法國作曲家梅西安的作品《黑鳥》成為了當今長笛演奏曲目的標誌。梅西安是一位鳥類學家,而且是用音樂來為鳥聲記譜的唯一的鳥類學家,他的音樂包含了各種奇異、獨特的鳴叫聲,如同小鳥絢麗多彩的羽毛顏色一樣多彩炫目。繼梅西安之後,先鋒派創作了大量作品,如皮埃爾·布雷(Pierre Boulez)的《Sonatnie》、伊桑·韻(IYun)的《Etudes》等,這些作品掀起了現代法國長笛音樂的新篇章。
二、法國長笛學派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當今,我國經濟一直持續快速發展,與國際音樂界交流越來越頻繁和廣泛,很多法國長笛演奏家以及法國音樂學院的教授紛紛造訪我國,其在為我們帶來長笛音樂享受的同時,更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長笛藝術事業的發展,使我國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長笛演奏家,並且獲得了諸多獎項。對法國長笛學派的借鑒和學習是促進我國長笛事業發展的一大動力,可提高我國長笛演奏的音樂處理能力,促進我國長笛演奏風格的早日形成。可以說,當今我國長笛演奏發展的蒸蒸日上、長笛演奏水準的不斷提高都與法國長笛學派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法國長笛學派的發展、改進給我國長笛事業帶來了很多靈感與啟發。
(一)對我國長笛基礎技藝的啟示
法國長笛學派對於練習者基礎技藝的訓練非常重視,比如在音色的控製、吐納音方麵都有全套係統的練習環節,基本功是否紮實決定了長笛演奏中音樂表現力的準確性。以長笛演奏中的吐音問題為例,人們在聽法國長笛音樂家演奏時,常常會被其高超、精準的吐音技術所折服,其吐音技術特點可以概括為:幹淨、流暢、準確、輕鬆。法國長笛之所以能有如此吐音特點,法語的語言發音功不可沒,如說法語中“tu”這個詞時,其口型就與長笛吐音的口型非常相似,並且把這個口型用語言的方式使用,可以達到表情放鬆、聲音鬆弛的效果,從而也可使演奏中的吐音變得更為自然。因此,語言的發音在長笛吐音練習中是不可或缺的。以前,長笛吐音練習中喜歡用“Te”來發音,這個發音的不足之處在於使用時喉嚨部位和胸腔的上半部分用力過多,所以出來的音色會有發緊感,不能做到輕鬆、流暢。而法語的發音不需要胸腔用力,隻需要口腔和舌尖就可以完成,“Tu”這個發音很輕鬆地就可以將氣息送出口腔,且自然又充滿彈性。所以,如果我國的長笛練習可以充分參考法國的吐音技巧及發音,那麼長笛的演奏技術一定會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