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世紀黑龍江油畫創作風格發展方向探析_(1 / 2)

新世紀黑龍江油畫創作風格發展方向探析/

學術論壇

作者:董保臣

【內容摘要】文章從上世紀黑龍江油畫的創作風格特點展開,探討新時期黑龍江油畫風格的發展現狀,評析近幾年油畫創作上出現的問題,對黑龍江未來油畫的發展提出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黑龍江油畫創作風格發展方向

黑龍江省的油畫藝術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俄國僑民畫家來黑龍江采風創作開始傳入,後經曆抗戰時期、新中國成立、“文革”前後期和改革開放幾個階段的發展,展示出來的現實主義風格作品影響了全國美術界。到本世紀初,黑龍江的油畫創作風格在寫實、寫意、表現三方麵均得到發展。近階段,中國油畫要求表達中國文化內涵,主張自主創造,展現中國特色。黑龍江畫家需把握機會,挖掘本土地域的題材內涵,注重作品的精神含量,確立北方黑土荒寒的學術理念,打造油畫特色品牌,尋求生存發展的空間。

一、上世紀黑龍江油畫創作的風格特點

黑龍江和俄羅斯相鄰,黑龍江相比國內其他省份較早接觸到油畫藝術。上世紀20至30年代中東鐵路正式通車,俄國僑民湧入黑龍江地區,俄國僑民畫家隨之開始影響哈爾濱地區的油畫發展,這裏成了東北油畫的活動中心。1946年來到東北的延安美術家華君武、張仃等,在黑龍江用寫實主義手法創作解放區革命鬥爭題材風格的作品,為黑龍江美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5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專業繪畫組織相繼成立,以墾荒生活和黑龍江原生態景色為主題進行創作的版畫作品,在全國引起轟動。北大荒版畫的主題均是選擇北方原始地貌和火熱的現實生活,這些成功經驗對全省的油畫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創作出了一係列入選國家展覽的作品。“文革”結束後,油畫藝術創作改變了舊有的“俄式畫風”,作品陸續入選全國性美術展覽並獲大獎。這些作品主要以表現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為主,描繪黑龍江地區的現代生活和自然風貌,形式和內容結合得恰當、自然,在風格上顯示出北方人所特有的豪放、淳樸、凝重的氣質。全國美術界吹起了陣陣北疆畫風,湧現了李秀實、張欽若、孫雲台、鄭藝、薛智國等油畫名家。

二、新世紀黑龍江油畫風格發展現狀

進入新世紀以來,黑龍江的油畫家根據自身藝術發展的實際需要,積極地進行思考,油畫創作的風格主要體現在寫實、寫意、表現三個方麵。從地域性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創作靈感,以現實主義寫實手法描繪淳樸自然的北方生活,這是黑龍江油畫家的主要創作方向。畫家鄭藝、薛智國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的作品向我們傳達出一股凝重、清純的鄉土氣息,那是對北方廣袤土地的眷戀之情。在中國意象油畫的探索中,黑龍江油畫家逐漸成熟。劉治、張延昭、池穎紅等以北方生活為主題所創作的油畫作品,融彙了東方的寫意精神,畫麵洋溢著東方的意象神韻,深得美術界的好評。黑龍江地形以平原為主,陽光照度強,空氣通徹,這些大自然景觀賦予了黑龍江地域題材中國式主觀表現的現代視角。代表畫家有田衛平、李俊峰、孔繁文、董保臣、齊國軍等,其作品大多通過平麵構成的形式和特有的材料肌理效果,進行主觀繪畫語言實踐,為觀者呈現了現代繪畫的無限回味空間。新世紀的繪畫需要藝術家從文化與觀念的角度開放視野,將相近畫種的材料及造型語言吸收、融合,再主觀表現,這開拓了中國式主觀油畫語言的發展空間。

三、對黑龍江未來油畫發展的思考

進入21世紀,快捷、繁雜的互聯網信息走進每個人的生活,新的藝術信息層出不窮,形成一種不可抗拒的局麵,部分黑龍江油畫家的創作思想受到幹擾。近幾年全國美展作品入選獲獎的數量縮減,這能夠直接反映出油畫家對新時代精神文化的認識和把握不足,縱然題材很好,卻挖掘不深,反映出畫家創作技巧和精神容量的相對匱乏。眾多油畫發展問題需要認真反思。

(一)把握中國油畫的國家學術發展方向

新世紀以來,藝術流派變化繁多,確立正確的中國油畫藝術發展方針是一個重要問題。中國油畫學會主席詹建俊提出,中國油畫家要“關注現實、真誠心態、民族精神、多樣探索”,“中國油畫要主動尋找建立中國自己的評價體係,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在2012年“在當代——中國油畫雙年展”的展覽主題文章《體象三度》中提出油畫“表現的強度、語言的純度、思考的深度”的三種維度的思考。黑龍江省的油畫家在這個藝術發展的轉折時期,應把握國內外藝術現狀,積極地進行考量與判斷,明確研究方向,尋找中華民族文化發展脈絡,思考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位置。

(二)梳理挖掘黑龍江獨有的黑土荒寒學術理念

黑龍江有其獨有的地域特點及文化資源,對黑土畫派學術研究方向的梳理,荒寒學術意境的挖掘,對冷逸之美與北方藝術精神的認識,這些都是油畫創作思想的重要支撐。

法國學者孟德斯鳩認為,“寒帶民族的強悍使他們保持自由的地位,而熱帶民族的溫和往往使他們陷於奴隸地位,所有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向人們指出民族特性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因此,不同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個性。世界上根據南北不同方位把文化分成“熱文化”和“冷文化”。北方嚴寒的季節特別漫長,人們滿眼看到的都是黑色的土地和皚皚的白雪,生活中經曆著兩種極色的挑戰,黑色和白色均給人以冷峻、恐怖的視覺感受。“熱文化”的特點是含蓄、細膩、飄逸、雋永,“冷文化”的特點是奔放、粗獷、凝重、熱烈,充滿氣勢和力量,與黑土荒寒文化完全吻合。由黑白構成的黑龍江黑土荒寒文化,在藝術上的表現必然是真實性、現實性和寫實性,在形式上呈現出簡潔的特點。寒帶文化的“冷文化”是北方文化的核心,其美學本質就是“冷逸之美”,在繪畫上表現為空靈疏朗的美學理念。冷逸之美與具有北方民族野性、充滿創造力的北方精神是黑龍江油畫創作的內在底蘊,所以黑龍江的油畫風格不能依附於俄國或西方,應著眼於黑龍江地域的本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