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的可用性分析與設計
學術論壇
作者:謝成開
【內容摘要】文章以認知心理學、工程心理學以及視覺生理的規律為依據,結合可用性的定義和要求,從網站的欄目、網站導航、頁麵編排三個方麵探討和分析網站的可用性,並提出自己的設計思路。
【關鍵詞】網站可用性分析設計
上世紀90年代,Internet開始了商業化應用的道路,從此Internet的發展和應用步入了高速軌道,在信息傳播、電子商務、政府辦公、通信、娛樂等領域都開展了廣泛的應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站作為承載這些網絡應用的直接載體,它一方麵作為信息傳達的媒介,以信息傳達為目標;另一方麵它也作為一種產品,供人們使用,以完成各種任務,實現各種用途。因此,網站設計除了考慮視覺設計的要求外,還需引入產品設計的思維,充分考慮可用性。
ISO 9241-11國際標準對可用性作了如下定義:產品在特定使用環境下為特定用戶用於特定用途時所具有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和用戶主觀滿意度(satisfaction)。
有效性——用戶完成特定任務和達到特定目標時所具有的正確和完整程度;
效率——用戶完成任務的正確和完整程度與所使用資源(如時間)之間的比率;
滿意度——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所感受到的主觀滿意和接受程度。
一、欄目與可用性
欄目是網站信息和功能組織的外在表現,是用戶進入網站之後最先關注的對象,通過它可以讓用戶知道在該網站上能夠獲取什麼類型的信息,完成什麼樣的任務。按照斯蒂夫·克魯格提出的“別讓我動腦筋”這一網頁設計效果優化的第一原則,在欄目設計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來提高可用性:
(一)欄目分類
按照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人們認知事物是按照分類特征來加以識別的,因此我們在欄目的設置上應該按照統一的屬性特征來將信息和功能加以分類,以符合人的認知規律,從而提高信息選擇的準確和高效。例如:在新聞信息的組織中,可以按照地域屬性來劃分欄目,也可以以行業屬性來劃分欄目,但如果在同級欄目中混合這兩種屬性來劃分欄目,這就造成了混亂,降低了可用性。同級欄目之間在概念上要有明顯的區分,在內涵上不能相互交叉,也不能相互包含,但上級欄目和下級欄目之間應該是包含關係,也就是下級欄目在概念上要隸屬於上級欄目,這樣才符合認知的邏輯。
(二)欄目名稱
欄目名稱首先要能夠準確地表達欄目信息的內容和能夠完成的任務、功能,不要含混不清,否則會讓用戶花費時間去分析和判斷,並影響心裏感受;其次欄目名稱要簡潔、易懂,要避免使用生僻的字詞,用戶一旦不能理解欄目名稱的含義,就會導致錯誤的選擇,甚至終止網站的使用;此外,欄目名稱的字數不要過多,一般不要超過四個漢字,太長的欄目名稱影響選擇的效率,在讀音上要注意順口,各欄目名稱的字數最好相同,使之便於記憶。
(三)欄目級數
欄目級數主要與有效性和效率有關係,欄目級數越多,則信息和功能的隱藏就越深,可視性變差,網站用戶就難以發現它,有效性降低。即使能夠發現和找到它,也需要點擊多次鼠標,耗費更多的時間,影響使用的效率。通常認為:欄目級數不要超過四級,采用扁平的欄目結構能夠提高有效性和效率,但過少的級數又會導致同級欄目的數量增加,就會加大選擇難度,降低效率和心理體驗。
二、導航與可用性
網站是一個信息的黑箱,進入網站後我們隻能看見首頁上的信息,其他的信息就像藏在一個黑箱子裏麵,沒有任何可視性,完全不同於我們閱讀的報紙和書籍。網站信息的獲取,完全依賴於導航係統的引導,因此對網站可用性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導航結構、導航按鈕、導航布置三個方麵。
(一)導航結構
導航結構的設計要綜合考慮導航深度、邏輯性、可視性等因素,導航深度決定獲取信息的路徑步數,是網站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標;邏輯性與導航係統是否易於理解和學習相關,是網站使用必備的條件,因為網站不可能像其他產品一樣附上《使用說明書》,更不可能進行使用前的培訓,導航必須借助於人已有的知識、習慣、認知邏輯;可視性與可用度相關,因為視覺是人接收外界信息最多,也是最擅長的器官。就常用的導航結構而言,網狀導航具有導航步數少的優勢,樹狀導航具有邏輯性好的優勢,菜單導航和導航地圖具有可視性好的優勢,導航設計時須加以綜合考慮,平衡效率、易學、可用三者之間的關係。
(二)導航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