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誌的傳奇人生
略懂陶瓷的人都知道,低溫低壓的熔爐隻能燒造陶器。越是精美的瓷器,越是極品的瓷器,越是需要在高溫高壓的熔爐裏才能燒成。燒造瓷器是一場極為嚴苛的淘汰賽,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坯子送進爐膛,能脫胎換骨的很少,能夠成為無瑕極品的更是微乎其微。同樣,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能夠經得住各種考驗的企業家才是真正的成功者。自身破綻越少,越能氣定神閑,就越具有成功的品相,柳傳誌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中國的發展特色,曾經有人這樣評價: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企業界有3次創業高潮點,分別是1984年、1992年以及2001年。在第一個節點裏,柳傳誌就抓住機遇,悄然創業,鑄造了今天的顯赫聲名與斐然成績。1984年,柳傳誌還隻是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科技幹部。而如今,他已是中國IT企業的領袖級人物。
柳傳誌,中國著名企業家,投資家,曾任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66年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之後在國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科院計算所從事科學研究工作,1984年創辦北京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集團前身),曾任總經理、總裁。1988年創建香港聯想並出任主席。1997年北京聯想與香港聯想合並,柳傳誌出任聯想集團主席。2000年1月被《財富》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商業人士”。2011年11月2日,聯想集團宣布柳傳誌卸任董事長一職,將擔任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兼高級顧問。
稱柳傳誌是傳奇式人物,不僅僅在於他領導聯想由11個人20萬元資金的小公司用14年時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計算機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傳奇人生對許多立誌創業的青年人來說,是一種激勵,這個傳奇讓每一個中關村創業青年都可以懷有這樣一個希望──“如果我足夠努力,也可以像柳傳誌那樣成功。”柳傳誌的傳奇不僅僅在於他創造著傳奇,還在於他支撐著有夢想的年輕人創造自己的傳奇人生。
大器晚成,不惑之年"跳出"創業夢想
談起成功,大多數人會想到“自古英雄出少年”,也許還能想起張愛玲的“出名要趁早”,於是少年得誌的實例成了所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慣用例證。唐朝詩人王勃6歲善文辭,9歲指摘顏師古注《漢書》瑕疵,14歲應舉及弟,25歲寫就千古名作《滕王閣序》;音樂神童莫紮特3歲發現三度音程,5歲作曲,6歲登台演出,12歲創作大型歌劇……但是他們往往不記得薑太公九十高齡從政,羅素79歲獲諾貝爾文學獎……再比如活在當下的柳傳誌,就應該屬於大器晚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