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憶相逢(1 / 2)

“現在人工做古的水平這麼高,什麼事情確實都有可能發生。”霍曉玲顯然已經對麵前的這塊玉佩失望了。

依著她的性子,是不是漢代的古玉,她其實並不在意,隻要玉質好,她就會買下來。

大概是剛剛攤主那句‘剛剛出土不久’的話,讓她產生了抵觸的情緒。

“如果這位姑娘想要,五……不!兩千就給你!”攤主看霍曉玲已經轉身,不由得急了。

兩千塊,在當時這個年代,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抵得上普通工人好幾個月的工資,當然這對霍曉玲來說不算什麼。

“曉玲,就算這不是古董,隻看玉的成色,也是物有所值的。”聶老先生在一旁勸說。

我也點點頭:“確實如此,這是一塊好玉。而且剛剛我們說的話你沒有聽嗎?這塊玉,不可能是從漢代的古墓裏出土的。”

我到底還是了解霍曉玲的這點小脾氣,果然把她勸了回來。

那攤主本來還想反駁我,但是看見霍曉玲回頭,也就不多說什麼了。

“兩千,似乎貴了點……”霍曉玲重新拿起玉佩。

“那……一千八?”小攤主試探著詢問,他的位置比較偏僻,今天應該還沒有開張。

我順手撿起一旁大概有半尺長的燈台,輕輕敲了一下,確認這燈台是銀製的,最底端隻有一個圓形的底座,中間是長長的一根銀柱子,頂端為圓柱形,同樣用銀做了一個油碗,與整個燈台融為一體。

“這燈台的造型,確實有些特立獨行,不過還是蠻好看的。”我拿著燈台仔細的看著。

攤主都快哭了:“這個東西,也是跟那塊玉一樣從漢代……啊呸!是我一起從一個人手裏收的,他說是從漢代古墓裏出土的,不過幾位眼力好,如果這位先生喜歡,那就連這燭台一起,一千八,不二價!”

“拿上吧。”我把這小銀燈塞給霍曉玲。

霍曉玲狐疑的看了我一眼,但還是打開腰包,數了錢遞給攤主,又把玉佩裝進腰包,那盞銀燈,卻因為太大了一些,隻能用手拿著。

離開商販以後,霍曉玲還是忍不住開口問我:“你為什麼一定要買這個燈台?”

“這兩個都是好東西,它們也確實是漢代的。”我走在一旁,小聲說道。

“什麼?這不可能!先秦兩漢一龍頭,這句話確實沒錯!”聶老先生在一旁聽到了我的話,非常的不解。

我卻搖搖頭:“先秦兩漢一龍頭,這句話確實沒錯,但指的隻是大多數情況,剛剛我們拿到的這塊玉,並非是正統的漢代古玉。《天寶經》當中有一段記載,漢武帝東出泰山封禪,禮成後派遣使者東遊海外尋訪仙山,兩年後使者回歸,帶回大量玉器金器,造型與煉製手段,與當朝皆有不同。”

“這是你從哪裏看來的?我怎麼不知道?而且那個使者,不會是害怕被殺頭,才故意自己做了些特立獨行的東西吧?”霍曉玲提出了疑問。

我笑了笑:“不管當初那個使者是真的在海外找到了仙人,還是如你說的那樣自己故意這麼做,但是都有一點可以肯定,漢代曾經有過一批與當時朝代主流玉器、金器不同的東西。”

“你是說我們剛剛買到的就是?可是你說的這些話,我怎麼能確定是真的?”

不等我開口回答霍曉玲,聶老先生就已經激動的抱住了我的肩膀:“天寶經?你看過天寶經?”

“是啊。”

“這……這是在哪裏看的?”聶老先生驚訝的看著我,“我隻在一些破損的古籍上看到過一些關於天寶經的記載,傳說天寶經六卷,記載了天底下曾經出現過的各種天財地寶,甚至當朝的人文地理,詳盡之處,無所不及!可是這些東西,不知道什麼原因,都已經失傳了。”

“我是在我家老爺子的藏書中看到的,為了這,我還差點瞎了。”我指了指自己的左眼。

其實聶老先生隻說對了一半。

天寶經當中確實記載頗多,不過古往今來,隻有曾經在泰山封禪的六位帝王才會做出一卷天寶經,而且死後經文‘藏於天地’,無人知曉。

老爺子是怎麼拿到這些東西的,我不清楚,‘藏於天地’中的‘天地’又是哪兒,我也不知道,但我確定,我在老爺子那裏看到的真實真本。

那種閱讀時熟悉的感覺,不會騙我。

聶老先生看到我的眼睛以後,就選擇緘口不言。

我知道作為一個學者,他非常想見識一下傳說中的《天寶經》,但是很顯然,他已經明白了,擁有《天寶經》的老爺子是不會把這些東西拿出來給外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