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廣闊天地(上)(1 / 2)

知青是中國特定時期的知識青年,指從1950年開始到文化革命結束,自願或被迫從城市下放到農村或兵團務農的年輕人,這些人中大多數人隻獲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1955年-主席提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成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口號。

從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總數約1200萬至1800萬之間。

馬明海林玉茹鄭衛國順應曆史潮流,成為千百萬知青中的一員,充滿憧憬忐忑不安的來到王家窩張家門,三天好奇興奮後,不適麻煩苦難接踵而至,在廣闊天地裏過上不可預知別樣生活。

首先是城鄉反差大,吃的不適應,食物短缺,單調乏味,食不果腹。

城市按月計劃供應食物生活用品,每月二十五號居民依城市工種職務家庭年齡不同,核定下月糧食定額、肉票布票油票糖票鹽票火柴票雞蛋票糕點票蔬菜票煤票酒票香煙票等各種生活所需定額票,居民憑糧本購物本購煤本,用錢和票證購買一家人生活必需品,定額分配的食物生活用品,雖捉襟見肘,滿足不了一家人實際所需,總能按時發放,不會為下月衣食無著發愁苦惱,且有多種食物可調劑,糧食大人每月每人按26斤到35斤分配,剛參加工作學徒工每月26斤,一線重體力熟練工35斤,幹部每月27斤,兩歲以下嬰幼兒每月4斤,每長二三歲增加糧食三四斤,直到24斤為止,糧食有細糧粗糧之分,細糧即小麥大米,占的比例根據城市季節年成好壞不同,占糧食定額的百分之30到40,占百分之70到60的粗糧為玉米大豆高粱地瓜幹等,糧票在出差進飯店商店買吃的或特別食品時所用,需要糧票時拿購糧本到糧店根據到目的地不同,購食物多少,扣糧食定額,換全國或省市地方糧票,肉每人每月定額半斤到一斤,多為豬肉,過年過節時有少許羊肉牛肉雞鴨魚肉供應,布票為每人每年七尺到一丈定額,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發放一次布票,大多是斜紋布勞動布白洋布,油票定額為每人每月0.5斤到一斤,多為菜籽油蓖麻油等植物油,食鹽每月每戶一至兩袋,供給孕婦老弱病殘者白糖一月一斤,醬油醋等調味品按不同定額供給,或不要票供應,蔬菜冬天時每人10斤到20斤不等,發白菜蘿卜等蔬菜票,每家一次性購回儲存吃大半年,夏秋天定額購買雪裏蕻芥菜醃製成鹹菜作為副食品就飯,薑蒜蔥洋蔥西紅柿等其它調味品稀缺菜根據情況發定額票供給購買,煤球劈材按戶定量供應,分大小戶每戶每天供應三到九個4厘錢一個煤球,搭配供應3到5斤劈材,洗衣粉一戶一月兩袋,肥皂兩條,香皂一條,四大件按工資分評定發給‘工業券’購買,一個千人大廠一年有一兩人憑申請評比得到一張‘工業券’,得到‘工業券’的人像中了大獎,歡天喜地高興一兩年,百分之八十以下城市居民月收入在五六十元左右,購買完吃穿生活必需品外,收入所剩無幾,想買其它日用品除非真的需要,一般不會買可買可不買的奢飾品,除鍋碗瓢勺有煙癮人買煙外,諸如化妝品首飾品隻有極少數人會購買,由於糧食定量少油水少蔬菜副食品少,幾乎所有用品需憑票供應,除非你有外彙券或特供,既是有錢沒票也很難買來票外食物,城市居民食物大多入不敷出吃不飽,每天需精打細算過日子,往往過了二十號就要係緊褲腰帶吃稀的寡味湯飯艱難敖日,盼二十五日到來,排長隊等幾個小時核定下月食品定額後購買食品,雖解決溫飽大費周折,但一月裏有細糧粗糧有肉有油有雞蛋薑蒜白菜蘿卜鹹菜,比王家窩整日吃清湯寡水紅薯槐花野菜飯強很多,且王家窩紅薯飯不計劃不多吃槐花野菜也不能保證天天有,王家窩人同絕大多數農村人一樣,時時有朝不保夕忍饑挨餓生活無著感覺,這即是農村城鎮差別,是城鄉‘剪刀差’的真實反映。

馬明海父母屬軍隊高級幹部,月收入合計550多元,明海姊妹七個,上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下有三個妹妹,哥哥從政,姐姐參軍,大妹到東北當知青,兩個年幼妹妹上小學,父母工作穩定,雖因票證限製有錢在糧店也買不了票外食物,因部隊多有自己農場菜地,可額外特供,家裏衣食無憂,生活安穩,馬明海當知青純屬響應國家號召,雖不完全情願,也滿懷好奇和期冀。

林玉茹父親屬工廠普通一線工人,月工資32元,母親為醫院護士,月工資24元,玉茹姊妹六個,玉茹是老大,高中畢業後一直帶十六歲大弟林玉生串聯搞運動,沒有收入,全家靠父母56元工資生活,吃的用的靠定額由父母工資購買,父母需仔細盤算過日子,稍不留神家人就會挨餓,家裏首要開銷是按定額購買食物,父親月糧食定額35斤,母親30斤,玉茹和玉生24斤,二妹三弟四妹16斤,最小兩歲弟弟4斤,全家月糧食定額165斤,每人月平均20.63斤,每月平均按30天計,日均糧食定額0.69斤,一天按三頓計,每人每頓合二兩多一點,一頓隻能吃一個二兩多的饅頭,父母工作辛苦副食少一頓三個饅頭不夠,玉茹玉生二妹正處青春期長身體能吃時候,少油少菜,一頓三個二兩饅頭勉強吃飽,全家每月165斤糧食遠遠不夠,隻能饑一頓飽一頓多喝湯水度日,糧食往往不到二十號即吃完,二十五號前靠東挪西借喝湯水吃鹹菜忍饑湊合,165斤定額糧食中,一毛二分錢一斤大米定額為57.75斤,大米占比35%,每天每人合0.24斤,每頓每人不合1兩,購大米用錢6.93元,玉米比例為20%,每月33斤,每天合1斤1兩,每人每天合0.14斤,購玉米用錢2.97元,高粱比例為25%,每月定額為41.25斤,每人每天合0.17兩,購高粱用錢2.48元,其餘為地瓜幹,占比為20%,月定額33斤,每人每天合0.14斤,購地瓜幹用錢1.32元,一月購糧食用錢13.70元,菜籽油每月全家定額為5斤,用錢2.75元,豬肉全家每月定額為6斤,用錢4.38元,鹽為兩袋,用錢0.3元,大白菜全家全年定額為130斤,每天全家合0.35斤,每頓合1兩多,每月平均用錢0.43元,白蘿卜全家全年定額為56斤,每天全家合0.15斤,月用錢0.33元,雪裏蕻全家全年定額為88斤,每天全家合0.24斤,月平均用錢0.37元,芥疙瘩全年定額為40斤,每天全家合0.1斤,月平均用錢0.23元,蔥薑蒜每人每月一斤,用錢約1.5元,雞蛋每人每月三兩,用錢1.32元,辣椒西紅柿芹菜等其它細菜根據季節不同,平均每人每年定額不到三斤,月平均用錢1元,白糖一月供應小弟一斤,用錢0.35元,月食物定額若全買回來需用錢26.66元,煤球每天全家定額八個,月用錢0.96元,三厘一斤楊木劈柴每天定額5斤,月用錢0.45元,洗衣粉每月全家定額兩袋,用錢0.3元,肥皂一月兩條,用錢0.24元,香皂一條,用錢0.2元,布一年供應全家7丈,月平均用錢2.36元,棉花平均每人每年定額二斤,月平均用錢1.13元,成衣一套約6元,每人一年購買一套成衣計,月均用錢4元,汗衫一件約0.8元,每人每年購買一件計,月均用錢0.53元,球鞋1到二元一雙,按1.5元一雙,每人每年一雙計,月用錢1元,襪子二毛到三毛一雙,月均需0.35元,家裏買不起自行車,父母上班姊妹上學家人出遠門坐公共汽車,一般三站地5分錢,公交月票2元,父母月票4元,全家月需6元,理發每次5分至一毛,全家月需1.8元,洗澡5分錢一次,全家月需1.5元,衛生紙月用錢約0.3元,火柴0.04元,小學學費每學期2.5元,中學學費每學期3元,玉茹上高中,玉生上初中,二妹三弟四妹上小學,月均學費2.25元,稿紙墨水鋼筆鉛筆橡皮等學習用具月需1元,生活用電每度0.24元,玉茹家沒電視收音機,僅三個25瓦燈泡用電,月電費約1.5元,親戚隨禮0.5元到2元不等,月均需1元,以上定額開支生活基本開支,共53.23元,與56元收入相比,似有2.43元餘錢,實際情況是錢遠遠不夠用,有許多不可預知開銷沒算進去,經常開銷是生病吃藥打針進醫院,大人小病小災忍忍還行,小孩周期性發燒就必須吃藥打針進醫院,這項開銷每月大約有3至5元,逢年過節購特供的雞鴨魚肉糕點月餅需二至三元,贍養孝敬玉茹在農村年邁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每年也需三五元,加上不可預料其它開支,56元工資按正常按部就班開銷根本不夠,為了維持基本生活,除糧食蔬菜食用油路費學費等必須開支外,其它用錢地方能省則省,能壓縮則壓縮,少吃肉雞蛋或隻有過節時才吃肉和雞蛋,把省下來的肉票雞蛋票通過黑市倒換成地瓜幹,盡量不買成衣,多買針線自己作衣服,大孩不能穿的衣服小孩穿,小孩不能穿的衣服拆洗後作襖內裏,少理發少洗澡少吃細菜或幹脆不吃細菜,為省電看書做飯用煤油燈代替,父母用物理降溫法給孩子退燒等,采取各種辦法省錢節省開支,一分一分摳錢過生活,因此,對沒有工作靠父母養活玉茹來說,下鄉當知青是脫困,是救贖,是走向社會自食其力,國家強製給予的特殊謀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