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人吃貨的權力變現(1 / 3)

紅人吃貨的權力變現

封麵

作者:黃旻旻

黃珂:迎來送往10萬人,隻會友人

自從1999年搬到北京望京之後,黃珂的家裏就沒斷過席。

有人做過統計,15年來,到他家裏吃過飯的,不低於10萬人次。

望京西園606曾招待過胡德平和他的母親——胡耀邦的夫人李昭。全球在世藝術家銷售金額排行榜前10位的華人畫家周氏兄弟,回北京時,都會來這裏報到。李亞鵬、王菲、蔣雯麗、顧長衛也是座上賓。

“當初選在這個地方(望京)就是因為離著央美(中央美術學院)近,離798(藝術區)也近。詩人、音樂家、畫家,他們喜歡來我這兒吃飯、喝酒、聊天,完了,又帶著朋友再來。”早期的私人局漸成規模,每天晚上,606推杯換盞,高朋滿座。

黃珂被朋友們稱作“望京孟嚐君”,“門下有食客數千”的戰國四公子之一。但黃珂並不喜歡這個稱呼。“人家孟嚐君是為了複國,他是一個小國公子,收拾舊山河,通過養食客的方式,有計劃招攬人才。我沒有什麼目的,大家喜歡我,喜歡我們家飯菜,盡管來。“

他內心裏更向往成為“袍哥”。“袍哥”是指江湖上比較有臉麵的人物,好多社會上的事,都尋求他們來主持公道。這種清末民初在四川、重慶風行的組織,是和青幫、洪門並駕齊驅的三大民間幫會。“說起袍哥文化,首先是仗義,內心特別的仗義。”

黃珂一再強調,“黃門宴”沒有門檻,隻要是朋友帶來的都歡迎。但自帶篩選功能的朋友圈為黃珂帶來更多的是大咖、牛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朋友們對“黃門宴“的描述。

陌生人摸到門上,黃珂需要給人解釋,這裏不是施粥鋪子,也不是慈善機構,隻會友人。黃珂說自己不願給“黃門宴”算賬,“算賬早就關門不幹了”。一頓晚飯買菜就700多,還不包括自己準備的臘肉、調料、酒水、煙,雇傭廚師、幫廚的錢。在黃珂的茶幾上,裝水果的都是20公分高、口徑30多公分的大玻璃籃。

黃珂的慷慨為他贏來好名聲,媒體采訪、出書、名人推介,名氣見長,越來越多的人希望結識他,能吃上“黃門宴“,進入這個小圈子,也被認為是至少在身份上獲得認可的指標。吃飯的人自發組成黃友會,這個小圈子裏不乏名流,有藝術家,也有生意人。一位朋友告訴黃珂,自己在798的飯館生意一般,希望黃珂接過去,把自家飯菜做成生意。

黃珂拉上朋友二毛,開了“天下鹽”餐館,之後又開了火鍋店。店裏的招牌菜黃門牛肉,因為打著黃珂的名號,幾乎成為食客們必點的菜。

黃珂並不操心自己的館子,但因為名氣,他成了店鋪的活招牌。“我特別反對這個,把我的照片掛在那。後來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意,這是他們的活路,支持一下對我也沒什麼損失。”

更何況自己還是股東。

五嶽散人:資深吃貨淘寶變現

比姚博這個名字更有辨識度的是他的微博名:五嶽散人。

姚博自我介紹原來做過記者,後來在一家外文報社跑生活口,漸漸覺得主攻美食這個活兒挺適合自己。他判斷自己是不是會吃的標準是“一口能嚐出來這個東西是什麼玩意”。“有一天,和一哥們兒在日式鐵板燒的館子吃飯,我告訴他說:現在讓你看看會吃是怎麼吃。”姚博對吧台裏正忙著烤肉的師父說:這牛肉大連某家牛肉廠的。“正做著鐵板燒的廚師都傻了。”姚博頗為得意,“這就是經驗,價格上,它一定不是澳牛,因為它比澳牛便宜,澳牛的油脂分布也更均勻些。和牛(日本牛肉)在國內禁止進口,也不可能。那塊牛肉的紋理中國就沒有幾個地方能產,在北方吃,一定是這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