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蒙古人終結者(七)(2 / 2)

馬喀塔道:“雖然我隻是一個女人,但是我也看得出來,其實夫君你的八路軍戰士無論訓練還是武器裝備都是非常優秀的,但卻是以步兵為主,而八旗兵主要以騎兵為主。但是如果陣列作戰的話,騎兵對戰步兵擁有極大的優勢,特別是在平原地區,步兵的劣勢幾乎無法用裝備來彌補。”

馬喀塔的話更是堅定了趙康組建騎兵的想法。現代化機械部隊用來當中央軍團的主力還行,要派出去征戰四方,鎮守各地,卻是不大現實。但是對於從現在開始訓練那種半吊子的騎兵部隊能不能打得過八旗兵,趙康持嚴重懷疑態度。

一周後,張勇、趙良棟、王輔臣、王屏藩、周遇吉五部人馬陸陸續續全都回到了歸化城,征服了黃河以北烏拉特三旗的特木爾也攜各旗旗主前來歸化城報道。趙康也準備重新劃分勢力範圍。

由於此次戰役鄂爾多斯部立下較大功勞,加上這段時間比較聽話的表現,趙康決定將烏拉特三旗和原來鄂爾多斯六旗合並為鄂爾多斯盟,由特木爾擔任盟主,盟府位置也由鄂爾多斯左翼中旗移至巴彥淖爾,原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劃規東勝總兵府直轄,陳二典依舊擔任東勝總兵不變。

另外趙康準備在包頭集建立一個工業基地,利用陝北和東勝的煤,以及包頭至白雲鄂博一帶的礦產,攀一攀科技樹,所以舉薦張勇擔任包頭總兵。一來可以在歸化城受到攻擊時及時救援,二來為將來包頭工業基地的建設做準備。

察哈爾部則按照鄂爾多斯盟一樣的管理方式,選擇聽話的人擔任旗主,各旗主組建土八路騎兵維護統治,內政由各旗旗主自行解決,軍事則由盟主和總兵共同管理。趙康同時將渾善達克沙地以西、以北原察哈爾部的地盤劃分為察哈爾盟,盟府設在烏蘭察布,繼續統治察哈爾左、右翼前中後旗及四子王旗和蘇尼特旗。額哲則擔任察哈爾濟農,替趙康坐鎮烏蘭察布成為抵擋“我大清”進攻的第一道防線。當然假如額哲不聽話,歸化城到烏蘭察布也才不到三百裏,以趙康機械化部隊的速度,還用不了半時間就能兵臨城下。

同時重建歸化城,向朝庭舉薦王輔臣為歸化總兵,歸化城以西的兩個土默特旗劃給歸化總兵府直轄。一來負責防禦來自東邊“我大清”的進攻,二來負責監督察哈爾各部是否聽話,有沒有乖乖的替趙康把守好東大門。

地盤大了,功勞有了,自己的手下的官兒當然也得升一升。趙康又舉薦李老官擔任榆林總兵、王屏藩擔任慶陽總兵、趙良棟擔任延安總兵,周遇吉由山西總兵改為陝西援剿總兵,平時和李老官一起駐紮榆林,成為延綏鎮的一支機動力量。這樣一來,自己麾下便有了七鎮總兵,加上蒙古各部的土八路騎兵,足足有十萬大軍,在這明末,無論怎麼看,都絕對是一股不可覷、令人忌憚的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