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緹騎強渡(2 / 2)

於是半響之後,隨著一聲聲此起彼伏的號令後,淅淅瀝瀝的箭雨終於從南岸升起,率先渡過垣水向著遼東漢軍胡騎射來~

火力投射這種戰術自弓弩出現,就是兩軍列陣廝殺的首選戰術,不過看著這淅淅瀝瀝的箭雨~拓跋微隻要對比一下自家姐夫麾下軍陣的

~弓弩齊射箭雨似天幕~

就能知到這公孫軍,成軍的日子還稍淺,隻是可惜了手中這一批強弩,除了射程就再無一絲優勢可言了,不過能有如此射程的精良弓弩,怎會在這樣成立日子稍淺,疏於訓練的軍隊手中,有些~讓拓跋微有些費解~

“輪轉大陣~~”用不著拓跋微多說,烏桓胡虜出身且一直熟悉漢軍軍陣戰法的蘇宛,在對岸的弓弩手出列列陣之時,早就做出了因對之策

而身後的大隊突騎,也立刻聽命策馬奔騰起來,在對岸箭雨落下前,組成了兩個輪轉大圈。用動態躲避箭雨不說,還借著馬匹衝刺的時機開始拋射還擊

弓騎和步騎的對射,人數劣勢不說,還不能接戰肉搏的情況下,那就一定要跑起來,用馬匹的體力來換對方的命中

不過這裏要解釋一下,蘇宛麾下的胡騎之所以會用上“拋射”,隻是因為馬匹的顛簸和騎弓弦力限製。在射程上是無論如何也比不是步弓,不這樣做根本沒法隔河對射

而“拋射”的真正作用是犧牲箭矢威力增加射程的一種戰術

如果真有人拿著“箭矢拋射後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會比平射增加殺傷力”這種神論,就讓他在去好好請教下自己物理老師複習下“能量守恒定律”這裏就不再贅述了(我的讀者裏可是有學生黨,不敢亂寫怕打臉)

~

借著馬匹的速度和拋射,遼東漢軍的胡騎才得以勉強和公孫軍對射起來,不過得益於對岸公孫軍弓弩手一身的布衣,披甲率幾乎為零,又是固定靶的原因,對射起來後傷亡居高不下,士氣衰減的厲害

反觀遼東漢軍一方,因為胡騎奔跑劇烈的動態運動,除了一些槍兵級的幸運倒黴蛋中箭落馬外,就隻剩下不少的“跳彈”和“未能擊穿敵方裝甲”了。士氣不減反升越發的旺盛了

而將一切戰果看在眼裏的公孫瓚,神情也越發嚴峻起來,冷冷的下令道

“緹騎~強渡”

“喏~”

一旁的公孫範,公孫越一個激靈立刻大聲應到,說罷兩人各自離陣,率著一隊全部裝備著玄鎧,連魚鱗胄兩側上都還插著褐羽的重甲騎士越陣而出,兵分兩路,企圖強襲渡河,看打扮除了馬鎧外居然和遼東漢軍中的具裝甲騎不遑多讓,一看就是精銳中的精銳

畢竟雙方對射雖然遲了大虧,可是好歹牽製了對岸,此刻正是重拳出擊,強渡對岸一舉擊潰敵人的大好時機

而兩人率領的“緹騎”也是大有來頭,和公孫軍中的精良弓弩一道,都是來自雒陽武庫和禁軍~

是漢天子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