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老人能不能被批評?(1 / 1)

中國老人能不能被批評?

一笑而過

作者:山雞哥

有人覺得中國老人不該被批評或批判,理由包括:誰都會老;人孰無過;不能以偏概全以點代麵;不少老人自尊自愛自強,堪稱人生榜樣;他們年輕時為社會作出了貢獻;他們老了還在為社會發揮餘熱;他們老了還在為下一代服務(提人生忠告、付房款首期、幫帶孫輩);老有老的難處;年輕人的問題不比老人少;社會也有責任。

但為求一團和氣而把中國老人目前存在的問題掩蓋起來,並不能止息觀念衝突和行為摩擦,反倒剝奪了幫助老人們正視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中國人從未喪失敬老尊老助老的傳統,倒是缺乏對老人一視同仁的觀念。人孰無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他們之中——

有人在公交地鐵的座位前貌似身體虛弱,在斑馬線的紅燈前居然腳步飛快。

有人習慣在還剩最後三秒紅燈轉綠燈之前,就推著嬰兒車上的孫子孫女過馬路。

有人以感情勒索的方式,粗暴幹涉兒女的戀愛婚姻,隻為自己人前顯勝,早日抱孫,全然不顧兒女的人生節奏和自主選擇。

有人視子女婚姻為交易品,壓榨未來女婿或兒媳,隻為自己利益最大化。

有人自恃閱曆豐富和老謀深算,貪圖高息回報,瞞著家人大額投資,屢屢上當受騙。

有人不信銀行不信警察不信報紙不信兒女,隻信那通讓他們把錢轉出來的神秘電話。

有人自恃長輩,以關心的名義,巨細無遺毫無分寸地查問晚輩的個人隱私,且動輒訓斥之。

有人不以情以理服人,對兒女時不時以老、以病、以死相脅。

有人以幫兒女的名義,強行剝奪兒女照看和教育自己親生兒女的權利。

有人在兒女教育孫輩時溺愛後者,使兒女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有人在盛年時極惡劣地對待自己的父母,老了卻要求子女加倍善待自己回報自己。

有人還在以自身為例,教兒女雙麵人格,陽奉陰違,迎上欺下,保全自己。

有人代子女及孫輩擇學擇業,極盡趨炎附勢、投機取巧、違法亂紀之能事,目無他人意願,亦無法律規則。

有人“以身作則”地為下一代做著貪官的榜樣,置子女於恥辱之中。

有人激勵兒女為國效力——考公務員,然後心安理得地享受兒女濫用公權和貪汙腐敗的“成果”。

有人並非因為愛,僅僅因為色欲未滿,而對異性或幼女行苟且違法之事。

有人年輕時沒培養任何專長或愛好,老了倍感空虛。

有人極度缺乏再學習能力,但依然事事好為人師。

有人認為既然自己從職場退休了,那麼大腦也該退休。

有人認為既然自己從職場退休了,社會萬事與我無關,當旁觀者和受益人就好了。

有人半輩子沒處理好家庭關係、鄰裏關係、上下級關係,老了更迷信特權和關係。

有人年輕時曾作惡而僥幸未受罰,老了依然心存僥幸地作惡。

有人年輕時強勢過,老了不惜以幹擾他人的方式,繼續在公眾場合宣示存在感。

有人認為到了自己什麼都不用付出、所有人都應該對自己好的年紀。

有人無視改革開放的成果,一昧懷念強人政治時代的美好。

有人極度怕死,無所不用其極地養生,每天測十次血壓,搶購一切真真假假的保健品。

木心說:“中國的公園,許多人在那裏弄氣功,抱住樹,晃頭。那是怕死,沒有別的意思,窮凶極惡地怕死。”

羅素說:“對於年輕人來說,害怕死亡倒可以理解。那些年輕人有理由害怕在戰場上喪命,想到自己享受不到生命所賦予的種種美好事物會感到痛苦,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對於一個已經飽嚐過人生的歡樂與悲哀、已經完成了他力所能及和應做的工作的老年人來說,仍然貪生怕死,那未免顯得有些怯懦和不夠體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