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心理交鋒(1 / 2)

葉澈盯著手機屏幕看了很久很久,

《Monster》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他有點摸不著頭腦,這到底與她和自己的約定有什麼關係?難道說她是像說自己是個怪物嗎?

葉澈覺得沒那麼簡單,很有可能這個單詞背後代表的意義有很多,他想了想,打開了電腦,點開搜索。

除去單詞翻譯和商品的品牌,葉澈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東西。有一部動漫叫做《Monster》,從年份來看這部動漫已經很老了,但是關於這部動漫的關鍵詞裏麵有一個吸引了葉澈的注意,即“毀滅性人格。”

葉澈覺得有點意思了,她是在告訴自己自己其實是在模仿這部動漫裏的某個人物嗎?

這是一部驚悚類型的漫畫,葉澈翻看著有關這部漫畫的介紹,由日本漫畫家浦澤直樹創作,整部漫畫風格陰沉,始終給人一種緊張壓抑的感覺,敘述的是在二十世紀末德國發生的一係列恐怖殺人事件。

“應該指的就是這個了。”葉澈又翻了翻其他的一些資料,但是都沒有這個接近鍾燕所作所為,以及鍾燕給自己表現出來的性格,那麼她應該指的就是這部漫畫了。

但是這部動漫有點長,葉澈簡單翻了翻目錄,一共有74話,對於早就過了看動漫年紀的葉澈來說,著實令他有些頭疼,但是自己有不得不去看,否則他還是不知道鍾燕其實到底想告訴自己什麼。

事實上,葉澈也推理過鍾燕的心理。可能是因為自己導師的影響,葉澈一直相信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學派,即“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理論。因此葉澈在這一點上很難確定鍾燕的到底每次案發時想這些什麼。

如果每一次她的作案都是為了自己最根本利益的話,那麼她很有可能在預謀著什麼巨大的陰謀,而且她是一個極其心狠手辣的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但是如果她每一次作案都是所謂的“超我”呢?葉澈做出大膽的猜想,她並沒有什麼固定的需求和欲望,每一次殺人都將其認作是自己的人格上的升華,好比宗教上的洗禮,雖然和她內心道德標準以及需求都是相違背的,但是她渴望著這種殺戮。

所以葉澈在對她的心理分析上並沒有什麼結果,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不知道她們的作案動機,如果知道她們做這一切的真正目的的話,也許就能很輕易的推斷出她的心理狀態並且預測她下一步的行動。

恰恰出乎葉澈意料的是,自己可謂是煞費苦心想知道對方的心理活動,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對方卻主動來告訴自己的一個有關“毀滅性人格”的絕對犯罪心理的存在,未免太巧合了吧?簡直就像是給自己送情報似得,生怕自己沒法將他們捉拿歸案。

葉澈覺得事情應該沒自己想象的這麼簡單。很有可能對方的目的是混淆自己的試聽,他們給的信息及其具有迷惑性,很有可能是想讓葉澈自己從內部崩潰。從而不費吹灰之力。

沒有辦法。葉澈覺得自己很無奈,完完全全的智商壓製,他感覺得前所未有的疲憊,對方完全不知道是因為年輕所以什麼都不怕,還是就是一個玩命的賭徒,跟自己打一場驚天的賭局。最主要自己還沒有任何辦法,必須得答應這個約定,因為鍾燕的意思他很明白,自己是在她的原本計劃範圍之外的。她是偷偷地,擅自的,將自己加入到了這場計劃之中。所以就算葉澈不答應這場賭局,該殺的人鍾燕還是會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