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二)(1 / 3)

落果(一)

生活總是起起落落。

有時候仿佛是晴朗的天空,豔陽高照,純淨而又明媚;有時候仿佛是陰霾的籠罩,憂傷抑鬱,惆悵而又灰暗;暴風驟雨的洗禮,交織著雷鳴電閃的考驗。

林青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這個城市遺忘的。她在這個城市裏丟失了太多太多,她對這個城市沒有歸屬感,就如同她自己現在沒有歸屬感一樣。當一個女人沒有歸屬感的時候,意味著你不再被別人需要,意味著你也不再需要任何人,這是女人最致命的打擊。

當年憑著自己優異的成績,一舉奪得了縣城理科高考的頭名狀元。在那個偏遠安靜的小城市,那幾年,隻要提起林青的名字,很多人都讚不絕口。身為教師的父母當然更是榮耀著林青的光環,她是父母的驕傲,她是身邊所有人的驕傲。

對於林青來說,這從來就不是什麼難題。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這種氣魄,連男生都望而生畏,然而林青輕而易舉就做到了。除非是自己不想得到的東西,但凡是自己想要得到的,林青隻要進入了狀態,總是能夠做得非常出色。

林青很自信。林青很聰明。林青很漂亮。

憑著自己優異的成績,林青報考了當時最為熱門的計算機專業。進入大學以後,沒有了中學時代緊張的學習氛圍。那個年代,邁入大學門檻,就相當於是有了鐵飯碗,高年級的師哥們一片誠心地傳授新入學的小師弟們心得,開玩笑說工作有了,進了校園早下手再找個女朋友那就萬事大吉了。說是傳授師弟經驗,實則也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傳道授業同時不忘看看有沒有自己意中的師妹可以發展。班裏的女生本來就很少,師哥們當仁不讓虎視眈眈,所以男生一進校門就瞄準目標展開了攻勢。女生們剛剛脫去了中學的青澀和懵懂,反而格外冷靜起來,她們把握著自己的優越感,尋找著,比較著,等待著激情的點燃。

林青不拒絕找個男朋友,但是她不願意象班裏的女生那樣,全身心投入到尋找男朋友的熱潮中。身邊的女生陸陸續續成雙入對,對於林青依舊象中學時代般鑽研課本認真對待學業的端正學習態度,大多數人都不屑一顧,認為林青有些死板教條。然而,林青沒有覺得自己孤獨,也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同,心裏甚至有時候鄙視那些女生的淺薄。看著她們每天忙於服飾的搭配而取悅於人,看著她們每天被人嗬護而小鳥依人,看著她們吃飯要與男友攪在一個飯盆裏,看著她們上課下課形影不離,甚至去圖書館還要男生占好座位等著......林青覺得這太可笑了,這不是她所期待的生活,這不是她的奮鬥目標。相反的,她倒是覺得女生們討厭的那些課程,反倒是讓自己更有興趣。有時候連男生都覺得繞的頭疼的公式、原理,林青覺得很過癮,林青的成績依然是名列前茅。中學時代,大家都會對這樣的學生充滿了崇拜,但是進了大學以後,成績已經不是讓別人崇拜的標準了,尤其是對於這樣成績優異的女孩子,男生反而覺得是一種銳利,成為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導致的是一種潛意識裏的拒絕。

曾經有幾位男生靠近過林青,結果最後都幾乎成為了林青普通意義上的好朋友,而不是男朋友。男生們私下裏認可林青的優勢,也許是因為她太有優勢了,所以讓男生自慚形穢,讓男生很有壓力,他們寧願這樣聰明漂亮的女孩子作為朋友,而不願意做自己的女朋友。

隻有常明,一如既往地追逐著林青。林青並不很欣賞常明。常明家境優越,據說父親是某個事業單位裏的一把手。雖然常明並不炫耀自己,甚至是屬於低調,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出身於教師家庭的林青很抗拒常明。她不喜歡常明的容易滿足、不求上進,不喜歡他的沉默寡言。

大學畢業那年,雖然林青成績優異,然而要想留在這個城市裏卻依然非常艱難。那個時候,市場經濟不是很發達,人們的意識依然停留在國家機關、國企等等鐵飯碗這類單位。雖然市場經濟剛剛起步,也有一些沿海城市的企業來到學校裏招聘畢業學生,可是有魄力的林青在這個時候,卻感覺自己很畏懼出去闖蕩,在她看來工作和學習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領域,南下闖蕩她覺得自己很膽怯,至少還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對於學習,從來沒有畏懼,對於初涉社會的人際交往,她感覺很頭疼。她認為這裏麵沒有規律可循,不是努力刻苦就能夠如魚得水。她聯係的這個城市的幾個單位,要麼就是不願意要女生,要麼就是你得有家庭背景或者什麼靠山有人提前給你鋪路打招呼。學習成績隻是考核參考的一項內容,單位好像一下子都成了凡夫俗子紮堆的地方,林青這樣的傲氣十足,世間哪裏能容得下?父母也幫不了自己的忙,他們很想讓她留在這個城市裏的國營單位裏麵。最後,林青多次往返用人單位,終於與一個國家事業單位的二級下屬企業達成意向,給林青開出了接收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