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
日軍為轟炸重慶部隊頒發“獎狀”被發現
6月29日,重慶市檔案館向記者展示了一張“獎狀”。這張頒發於1939年的“獎狀”中,日本軍方對轟炸重慶的部隊進行“表彰”,並對當年5月上旬至6月中旬期間的轟炸行動進行了“總結”。專家表示,這張關於重慶大轟炸的日本“獎狀”全麵體現了日本帝國主義鼓勵侵略、煽動侵略的心態,成為其侵略中國、對重慶實施無差別大轟炸的又一鐵證。
(據《重慶日報》)
外國記者最早拍攝的延安視頻公布
6月29日,一部片長21分49秒、名為《延安之旅》的黑白無聲紀錄片在上海市檔案館正式公布。1938年5月,瑞士新聞攝影記者沃爾特·博斯哈德隨同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的車隊,踏上了探訪延安的旅途。在6天的行程中,他用16毫米攝影機記錄下了沿途的所見所聞,這是目前所知外國記者拍攝的最早的延安視頻。(據《文彙報》)
《蔣介石密令手諭》拍出1782.5萬
6月4日,由國民黨前上將錢大鈞收藏的《蔣介石密令手諭》亮相保利春拍,最終以1782.5萬元成交。《蔣介石密令手諭》共140紙,時間跨度在1935年1月至1945年2月之間。手諭內容既有對時局的判斷,也有對下屬的牢騷,其中涉及的人物包括宋美齡、李宗仁、薛嶽、陳誠、顧祝同、宋子文、杜月笙等。
(據《北方新報》)
3200方匾額將入藏中國匾額博物館
科舉匾、忠義匾、宗祠匾、堂名匾、官第匾、敬老匾……整整3200方,這些匾額將成為北京市通州區正在籌建的中國匾額博物館的首批藏品。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宋代嘉定庚辰科狀元劉渭題寫的“進士匾”,距今將近800年。相關人士說,按一塊匾額2米長計算,一塊一塊無縫連接下去,3200方可連成6400米,長過十裏長街,可從東長安街的建國門鋪到西長安街的複興門。(據《北京晚報》)
中國“土司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7月4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土司遺址”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到48項,繼續穩居世界第2位。本次申報的“土司遺址”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和貴州播州海龍屯3處遺址。(據《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