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初窺武道(1 / 2)

自從拜得李莫愁為師後,蕭遙便再無一日之寧,洪淩波受李莫愁之命,天天督促蕭遙習武。適逢李莫愁被那箱中的連珠暗器所傷,雖然傷勢頗重,但在這荒郊野穀,露天土台之上,既不用擔心會被外人找到,又不用擔心吃喝飲食,而且最重要的是,身邊還有那許多在武林中算是十分上乘的內功心法、秘籍經典在手。李莫愁雖沒有從中找到原本想要的裘千仞的水上漂絕技,但她事先可沒想到,這箱子裏其他的武功可一點也不遜色於那水上漂,因此她得之如獲至寶,每天手捧秘籍用心揣摩其中奧妙,既養了傷,又增進了武學修為,當真是件兩全其美的好事情。

李莫愁每天都要看那些經書,自然無暇他顧,再去教蕭遙學武。這樣的結果本是蕭遙求之不得的,豈料李莫愁雖不親自去教蕭遙,但她卻對洪淩波說道:“他雖拜入我派門下,可身為男子,我派的內功便不適合他修習。蕭遙毫無武功根基,眼下自當以築基為要。這築基卻不講究什麼門戶派別之分,隻是鬆筋通骨,教會識穴位、辨脈絡等基本的東西,這些東西你來教他便已足夠了。”當即傳了洪淩波一套地宮鴛鴦拳。這鴛鴦拳其實並不是指男女雙方一塊使用的拳法,而是指取陰陽諧音,其動作多成雙配對,有攻守之分、雌雄之別。正所謂“雄飛千裏、雌守家園”,“轉軸身子不倒翁,鴛鴦本質在其中”。且這一路母拳還有十二路子拳、六路宗拳之變化。除此之外,另有鴛鴦八勢樁功,還可化出刀、劍、槍、棍等兵刃使法。

此鴛鴦拳雖然說來繁複,但其變化取決於本身修為高低。蕭遙不會武功,自然使不出這許多變化。但如若他循序漸進,耐心學習,等把這鴛鴦拳完全學會後,那麼不管拳腳還是刀劍兵器上的功夫,就等於都有了基礎,可以再行修習其他的武功了,因此李莫愁才拿來教給蕭遙。這鴛鴦拳雖然複雜,但威力不強。洪淩波本已身負武功,學這些基本功自然是綽綽有餘的。因此隻看李莫愁使過一遍便銘記在心,其中暗含的變化、招式、曲解等自也使得出來。

學會了這套鴛鴦拳,知道如何引導蕭遙練功之後,洪淩波便一絲不苟地當起了“師姐”。她對蕭遙雖不知情之所起,但卻一往而深。她一心想要蕭遙成為當世武林的大豪傑、大英雄,因此對於教導蕭遙練功這件事,自然更是上心。學會鴛鴦拳後,便馬上去找蕭遙,兩人一教一學,在平台上練了起來。

蕭遙雖然對練功習武這件事並沒有太多的興趣,但那也隻是因為他在沒有穿越前,那時的社會主流和身邊的大環境所致。宋代相比隋唐來說是個崇文而抑武的朝代,但相比後世的元明清來說,由於動蕩的時局,尚武的氛圍還是要更濃厚些的。蕭遙跟在李莫愁師徒兩人身邊多日,眼見她們二人天天除了談論武功技巧、招式精妙這些話題外,幾乎不再談論其他的事情。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蕭遙也開始試著接觸武學一道了。

這一日,洪淩波在蕭遙麵前使出了那套鴛鴦拳,但見林間拳影飄飛,虎步生威,每一拳每一腳打出去都會伴著低微的颯然風聲。使到殺招時,洪淩波拳腳間更是會突然爆出一聲低沉的破空之聲,隨著她口中低呼而出的“喝喝”之聲,整個人時而如一葉飄飛掠空,時而如萬斤巨頂墜地,直看的蕭遙目瞪口呆,想不到一個年僅十五六歲的小姑娘在習武之時竟然會有如此淩厲*人的氣勢。

這一套拳洪淩波打了將近一頓飯的功夫。在使完最後一招春江水暖後,她收招運勢,呼氣吐納,走向蕭遙道:“學會了嗎?”

聽到洪淩波的問話,蕭遙呆呆地一愣,頓了一下才說道:“啥?”

他看洪淩波出招飄逸、拳勢淩厲、整個人都透著一股靈動之意,相形之下,以前在電視上看過的那些什麼武術高手簡直都不值一提了。這一套拳打下來,洪淩波就像是在畫一幅山水畫般輕鬆愜意,著實令觀者賞心悅目。蕭遙剛才隻顧著看了那一招一式的美,卻忘了記拳招。洪淩波一問,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這套拳不是用來看,是拿來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