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這般過了半晌,小龍女忽然皺眉說道:“怎麼?你不自刎謝罪,竟要我來動手嗎?”
郝大通一怔,道:“怎麼?”
小龍女說道:“自古以來殺人償命便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此刻你若自刎來個了斷,那我就饒了你滿觀道士的性命。”
聽聞此言,郝大通還沒答話,旁邊群道已經盡皆嘩然,紛紛大叫了起來。此時大殿上已聚了三四十名道人,紛紛斥責道:“小姑娘,快走吧,我們不來難為你。”“瞎說八道!什麼自刎了結,饒了我們滿觀道士的性命?”“小小女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郝大通聽群道喧擾不休,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於是趕忙揮手約束。
小龍女對群道之言恍若不聞,緩緩從懷中取出一團冰綃般的物事出來,雙手一分,右手將一塊白綃戴在左手之上,原來是一隻手套,隨即右手也戴上手套,輕聲道:“老道士,你既貪生怕死,不敢自刎了斷,那麼取出兵刃動手吧。”
郝大通慘然一笑,說道:“貧道誤傷了孫婆婆,不願再跟你這個小姑娘一般見識,你走吧。”他想小龍女雖也是古墓中人,但見她小小年紀,就算武功有什麼獨到之處,想來總也不能強過孫婆婆去,此刻讓她全身而退,一來念著雙方師門上代的情誼,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息事寧人,二來自己失手誤殺孫婆婆後,心中也確實難以安寧,因此能忍讓處便盡量容忍。
這番話郝大通本是以退為進,如此一來雙方都有台階可下,不料小龍女對他說話仍是恍若無聞,左手輕揚,一條白色的綢帶忽地甩了出去,直撲郝大通的門麵。這一下來的無聲無息,事先竟沒有半點征兆。燭光照映之下,隻見綢帶末端係著一個金色的圓球。那郝大通見她出招迅捷,兵器又是極為怪異,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招架。他年紀已大,行事穩重,雖然自恃武功高出對方甚多,但在沒有探清虛實之前卻仍是不肯貿然接招,擋下閃身往左躲避開去。
郝大通本以為如此便能避過小龍女這一招,哪知小龍女這綢帶兵刃竟能在空中轉彎。郝大通躍向左邊,這綢帶跟著向左,隻聽得玎玎釘三聲連響,小金球疾顫三下,分點他臉上“迎香”、“承泣”、“人中”三處要穴。這三下點穴出手之快,認位之準,實是武林中的第一流功夫,又聽得進球中發出玎玎聲響,聲雖不大,卻是十分怪異,入耳蕩心搖魄。郝大通大驚之下,急忙使個“鐵板橋”功夫,身子立時後仰,綢帶離臉數寸急掠而過。他怕綢帶上的小金球會跟著下擊,也是仰仗了他武功精純,揮灑自如,便在身子後仰之時,全身忽地向旁搬移三尺。這一著也是大為出乎小龍女的意料之外,隻聽錚地一聲響,金球擊在地下。她這金球擊穴,著著連綿,未曾想到郝大通竟在危機之中,以極為靈巧的招數避了過去。
郝大通伸直身子,臉上已然變色。此刻身處於大殿之中的不是他的弟子,便是他的師侄,人人向來對他的武功欽服之極,眼見他雖然未曾受傷,這一招卻避得極為狼狽,無不感到十分駭異。四名道人各挺長劍向小龍女刺去,小龍女道:“是啦,早該用兵刃!”說著雙手齊揮,兩條白綢帶猶如水蛇般蜿蜒而出,玎玎兩響,接著又是玎玎兩響,四名道人手腕上的“靈道穴”都被金球點中,當啷、當啷兩聲脆響,四柄長劍投在地上。這一下先聲奪人,群道盡皆變色,無人再敢出手進擊。
郝大通初時隻道小龍女武功多半平平,哪知一動上手後,自己竟險些輸在她的手裏,不由得起了敵愾之心,從一名弟子手中接過長劍,說道:“龍姑娘功夫了得,貧道倒失敬了。來來來,讓貧道再領教姑娘的高招。”說著橫劍而立。小龍女點了點頭,玎玎兩聲,白綢帶自左而右地橫掃過去。
按照輩分,郝大通高著一輩,小龍女動手之際本該敬重長輩,先讓三招,但她一上來就下殺手,於什麼武林中的規矩全不理會。郝大通心想:“這女孩兒武功雖然不弱,但似乎什麼也不懂,顯然是絕少臨敵接戰的精力,那麼晾來再強也強不到哪裏去。”擋下左手捏著劍訣,右手舞動長劍,與她的一對白綢帶拆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