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遙已在這一帶遊逛了數月,周圍的地形雖不能說爛熟於心,但此時想要尋路逃生,卻也並非什麼難事,隻是他心中既掛念著段紫凝,又暗恨自己言語間沒有考慮周全,白白錯失了這樣一個絕佳的能夠與大理段氏扯上聯係的機會,因此腳下不免便有些慢了下來,一路上的腳印等痕跡處理地也不那麼仔細。自段紫凝那一句大聲的呼救傳出後,附近的鐵衛刀兵聽聲辯位,確定了方向,立時便疾奔而至,距離蕭遙告別段紫凝不過一盞茶的時間,之前他藏身的這處石洞周圍便已圍滿了身穿銀亮鐵甲,手持臂長鋼刀的鐵衛刀兵的身影。這些人中有精於循跡跟蹤的能才,當那些刀衛問及段紫凝刺客的去向時,段紫凝本還想替蕭遙遮掩一二,剛說了句不知道,卻已見一人手指東方,大聲說道:“賊人往那邊去了,看這裏腳印清晰,定然是剛走不久,大夥兒快追!”所指方向正是蕭遙逃遁而去的方向。段紫凝雖想出言延緩一陣,但終究還是沒有說出口。
蕭遙使出淩波微步,在山林中邊走邊想:“此刻大理當然是不能再呆下去的了,而周圍的吐蕃、緬甸等國,自己也全然是兩眼一抹黑,根本就沒有什麼更多的了解,就算去了也是白搭,因此為今之計,隻有重返中原武林,才是唯一的一條生路。”可是想到這裏,蕭遙腦海中立時卻又浮現出了李莫愁的身影,想到她平素行事心狠手辣,“赤練仙子”的惡名遠播江湖,人人聞之色變,而自己前番所做的事情對於她來說,又絕對是罪無可恕,因此心中便又打起了退堂鼓。如此這般反複權衡,蕭遙一路上心事重重,可鐵衛刀兵們一個個卻是精神集中、如臨大敵,全力盡施,生怕放跑了驚擾公主的賊人,難以向自己的主子段智祥交代,因此不知不覺間,論及雙方的功力,蕭遙雖勝過這些兵士太多,但雙方的距離卻因此而不斷地拉近著。
大理國地處西南邊陲,政區與南詔相當,東至普安路之橫山(今貴州普安),西至緬甸之江頭城(今緬甸傑沙),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今越南萊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周邊既與吐蕃、南宋這些大國接壤,南方卻又跟安南、南掌這些小國相鄰。蕭遙之前從長安直接南下,輾轉到了大理,一路上不管是路線還是風土人情都早已熟悉,因此此時便想沿著舊路返回中原,到時候再謀他策。想到這裏,他看準方向後,便即運起淩波微步,當即腳下生風,一溜煙兒地朝前狂奔而去。如此一來,那些鐵衛刀兵登時又落於下風,追趕不上了。可是雖然如此,他們經過一段的追逐之後,心中卻也早已明白了蕭遙的行進路線,料定他定是要回到中原,因此又趕忙分兵,往北方調派而去,打算在大理國境內便將蕭遙圍堵下來。
大理國較之南宋雖是小國,可畢竟也有了百餘年的積澱,加之又在大理本土,蕭遙就算是武功蓋世,天下無敵,麵對大理官府和軍隊的團團圍捕,卻也別想輕易就能脫身。起初,蕭遙奔行了兩日,本以為便能就此擺脫追捕,誰知翻過一座險峰之後,眼前卻忽然見到一大群兵士正漫山遍野地圍了過來。蕭遙自不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其實一直都被大理官家看在眼中,這才能靈活調動追兵,可他絕不想就這般輕易地束手就擒,無可奈何之下,隻得拔足朝來路走去。這般又走了兩日,麵前山巒之中又出現了漫山遍野的追兵。如此一來,蕭遙登時陷入了前有埋伏、後有追兵的絕境之中。望著遠方廣袤的綠野,蕭遙終於將心一橫,反而朝著南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