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平台,隻見大石上“劍塚”兩個大字之旁,尚有兩行字體較小的石刻:“劍魔獨孤求敗既無敵於天下,乃埋劍於斯。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
蕭遙見到這些文字,心中既驚又羨,瞧著兩行石刻出神,隻覺這獨孤求敗武功了得,自己若是有幸能得他傳承,有朝一日必也能無敵於天下。思及此處,他心中不由得心花怒放,低下頭來,隻見許多石塊堆著一個大墳。
這墳背向山穀,俯仰空闊,別說獨孤求敗本人如何英雄,單是這座劍塚便已占盡形勢,想來此人定是文武全才,抱負非常。蕭遙對他從來隻是耳聞,今日一見,方才對他當年做下的種種英雄事能切身體會到一二。雖說此時,他關心的重點多半還是放在那獨孤九劍的劍法上,但自從穿越到南宋以來,他所經曆的種種事情,已令他在不知不覺間,成了一個對英雄無比崇拜,並渴望能與之有所交集的人。這獨孤求敗乃是金庸小說中武功最強的人物之一,地位自然非同一般,因此一時間,蕭遙才隻恨自己生不逢時,不能跟他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無緣一睹這位天下無敵的英雄風姿。
想到這裏,他突然在劍塚之旁仰天長嘯,片刻間四下裏回音不絕,想起黃藥師曾說過“振衣千仞岡,濯足萬裏流”之樂,此際亦複有此豪情勝慨。他滿心雖想瞧瞧塚中利器到底是何等模樣,但想到獨孤求敗一世英雄,自己若是隨意打開探索,雖是絲毫無礙,但於心卻總覺不忍,絲毫不願冒犯前輩,想到此處外人絕難入內,自己眼下又沒什麼事,不如索性跟神雕再多些交流,也等同於跟獨孤求敗多拉扯些交情,以緩心中的不安之意,於是抱膝而坐,迎風呼吸,隻覺胸腹間清氣充塞,九陽真氣緩緩而動,竟似欲乘風飛去。
不知過了多久,忽聽得山壁下咕咕咕地叫了數聲,俯首望去,隻見那神雕伸爪抓住峭壁上的洞穴,正自縱躍上來。它身軀雖重,但腿勁爪力俱是十分厲害,因此頃刻間便上了平台。那神雕稍作顧盼,便向蕭遙點了點頭,叫了幾聲,聲音甚是特異。
蕭遙笑道:“雕兄,你想說什麼?隻可惜我不懂你的言語,否則你便可以將這位獨狐前輩的生平軼事講給我聽一聽了。”
也不知神雕究竟明白了蕭遙的話沒,隻聽它又低叫幾聲算作回答,然後伸出鋼爪,抓起劍塚上的石頭,移在了一旁。蕭遙心中一動,忽然想到:“獨孤求敗身具絕世武功,這神雕日久跟在他的身邊,說不定與之交一交手,我便能夠從中學到些什麼。至於獨孤九劍劍法,說不定也還會留下什麼劍譜或是線索之類。”
但見神雕雙爪起落不停,不多時便搬開塚上石塊,露出並列著的三柄長劍,在第一、第二兩把劍之間,另有一塊長條石片。三柄劍和石片並列於一塊大青石之上。蕭遙甫一見到這三柄劍,心中頓時為之一蕩,暗歎一聲自己終於是親眼見到這三柄代表了獨孤求敗一生劍術境界的寶劍。
片刻的激動過後,他強自按捺下起伏的心情,略一定神,伸手便提起了右首第一柄劍,隻見劍下的石上刻有兩行小字:“淩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再看那劍時,見長約四尺,劍刃青光閃閃,端的是無上利器,屠道至寶。他將劍放回原處,抬起長條石片,見石片下的青石上也刻有兩行小字:“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不祥,乃棄之深穀。”蕭遙早知這紫微軟劍“棄之深穀”,因此此時一見果然不存,倒也並不如何惋惜,隻是心想:“這把劍不知如何誤傷義士,當年又曾掀起了怎樣的血雨腥風。這故事,估計永遠也無人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