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意外(1 / 2)

諸事既畢,蕭遙自然不會再繼續耽擱下去。他自誤入絕情穀至今,前後雖隻寥寥數十日,但論及所遇危難,當真是驚心動魄,絲毫不亞於先前與忽必烈一齊闖宮時的經曆。而麵對這穀內尚未來得及探索的一些隱秘,如斷腸崖前那個位於深穀底部的寒潭之後的洞天,此刻他自也無暇親自探查,隻得心之所往,神之所念罷了。但公孫綠萼卻自小就生活在這裏,對絕情穀的感情極深,在知道自己終於不得不離開此處後,她便神情黯然,孤身一人登上了穀內最高的山峰。蕭遙知她心中難舍故鄉,也不去打擾,隻是靜靜地守在不遠處。隻見她悄立山巔,蒼茫中身影如石像般一動不動,直到太陽漸漸落入了地下,她仍是這樣坐著,暮色卻已迫人而至。蕭遙擔心綠萼的身體,幾次想勸她下來,但均被婉拒,隻得作罷。再過多時,連月影也漸漸從清澈透明漸而變淡,從中天移至蒼穹邊緣,這一夜也已快過去了,直到紅日東升,四下裏小鳥啾鳴,花香浮動,綠萼才仰麵向天,深深望了一眼後,這才緩步走下山峰。經此一節,蕭遙知她終於將絕情穀,以及曾經發生在這穀內的所有事情深埋心底,日後若無他故,隻怕此生也絕不會再提起。其實這對公孫綠萼而言,未嚐不是一件好事,畢竟此間恩怨情仇,愛恨糾葛實在難解。

卻說蕭遙,他來到絕情穀,前番全是為了躲避皇城司和丐幫的追捕,此時十餘日已過,在他看來外界的搜索理應鬆懈了很多。他料理了一些隨身物品後,便帶著公孫綠萼循原路出穀。此番出穀,二人心情大相徑庭。坐在船上時,綠萼不發一語,隻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沿途的一草一木,看得十分入神。蕭遙雖然心情頗為激動,但見此情景,卻也不好再去打擾,隻能自己盤算起了下一步的打算。入絕情穀前,他本是要跟忽必烈一起回到蒙古王廷中去,調兵遣將謀劃起兵伐宋的事宜,結果因為夜闖大宋皇宮被發現,二人這才分道揚鑣。當時蕭遙帶著追兵大兜圈子,忽必烈雖然武功不算多麼高強,但自保應該綽綽有餘。想來想去,他覺得無論如何,眼下還是應該先回到蒙古軍中再作打算。

主意既定,蕭遙再無他慮,主要的精力便都放在了開導公孫綠萼身上。不過還好綠萼已接受了眼前的事實,所難過的不過是父母雙亡,而自己又要離別故土,心中多有感觸罷了,因此在蕭遙的一番耐心勸慰下,她的臉上又漸漸恢複了慣有的笑容。

一路無話,數日之後,兩人已來到了襄陽城。此時城中人流熙攘,車水馬龍,一派繁忙景象,絲毫沒有大戰將至的征兆。綠萼雖然多次出穀,但那都是奉公孫止的命令,而且是與樊一翁等師兄弟同行,活動範圍有限,難以真正見識到江湖市井中的精彩之處。不過這回她與蕭遙同行,沒了束縛,加之本就生性單純,因此這時便像一隻重歸森林的鳥兒,對什麼都十分好奇,不僅在各種攤位前,對琳琅滿目的商品流連忘返,甚至還跟幾個年僅七八歲的小孩子交上了朋友,一塊在城中編竹雀、做遊戲,玩鬧不休。蕭遙雖然有心阻止,但思及恐怕她自小就被公孫止嚴厲管教,童年生活定是過的索然無味,此時脫離苦海,便如小孩子般,無論看見什麼都覺得十分新鮮,這也是人之常情,原也不足為奇,且看到綠萼確實玩得開心異常,便也不忍心再多說什麼,隻好默默地在不遠處跟著她。但在關注綠萼的同時,蕭遙也在悄悄查探著所有關於丐幫和皇城司的動向。他知道自己的玄鐵巨劍外形獨特,令人過目難忘,就算放在劍箱裏麵,那巨大的劍箱也會讓人多加留意,這對隱藏行跡其實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思及此處,他當機立斷,幹脆去兵器鋪裏換了一柄尋常的長劍帶在身邊,而將玄鐵劍裝在劍箱中,花些銀兩寄存在一個並不起眼的旅店中。蕭遙從未就一根筋地認為玄鐵劍必須時刻帶在身邊以防不測,如此一來,他搖身一變,腰懸書扇,仗劍在手,立刻變成了一個風度翩翩、舞文弄墨的江湖俠客。這身裝扮走在已臨宋境,並有郭靖和丐幫幫主黃蓉坐鎮的襄陽街頭,當真是毫不引人注意。丐幫雖然勢力廣大,但口口相傳要找的隻是一個身背巨劍的青年,然而此時巨劍不在,探子手裏又沒有照片之類的東西,就算蕭遙麵對麵站在他們眼前,那也決計無法認出了。

而在這樣的裝扮下,他的打探也很快收到了成效。果不其然,跟先前的猜測一樣,丐幫的搜索相比之下,現在力度已小了許多,隻剩下一些暗探仍在街上盯梢,像城門處以及各條道路關口,已經沒有人再挨個盤查細詢了。察覺至此,蕭遙心中暗鬆了一口氣,本想趁著處境暫時安全,這就帶綠萼離去,但當看到掛在她臉上無憂無慮的笑容時,他心中一軟,卻還是微微一笑,什麼都沒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