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蕭遙的笑聲,忽必烈神色激動地快步從帥位上走下,當即迎了出去。他先前承蒙蕭遙舍身相救,自客棧一別後,沒幾天功夫便順利甩脫了身後的追兵,然後一路奔波,途中再無其他意外,順利趕回到了蒙古軍中。他本以為以蕭遙武功之高,心思之機敏,不出月餘也應該就能回來了,豈料轉眼間兩三個月過去,卻仍是沒有絲毫蹤影。忽必烈曾派出密探暗暗查訪,但線索到了襄陽就斷了,除了隻打聽出蕭遙曾與郭靖和黃蓉交手,並且還將郭靖擊傷,然後被丐幫和皇城司的太監高手聯手追捕外,至於後麵的行蹤便再沒有了任何訊息。其實那時蕭遙正在絕情穀內,忽必烈就是手眼通天,對於絕情穀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也是無能為力。可是如此一來,忽必烈也知道蕭遙確實就在襄陽附近,於是又派了許多人滲入宋境,心中打的算盤是若是運氣好,說不定便能直接碰到蕭遙,然後將其悄悄接引回蒙古了,隻可惜那時的蕭遙從絕情穀內出來後,卻帶著公孫綠萼繞道去了桃源,根本就不在襄陽附近了。這一耽擱之下,忽必烈的一番安排自然又落了空。忽必烈自然不知道蕭遙途中經曆了這麼多事情,他一直認為蕭遙就在襄陽附近,隻是皇城司的人將他追得太緊,以致他到現在還沒有找到脫身的良機。想到兩人之前深陷重圍時相互鼓舞時曾約定的事情,一旦有一人成功脫身,過了一月之期便要請求發兵牽製宋兵,給另外一人製造逃生的機會,忽必烈一番深思熟慮下,這才有了後來蒙古大軍圍而不攻,隻是駐紮在南陽,形成與襄陽城遙遙對峙的局麵。畢竟,若真僅僅隻是為了救一個人便動用上萬人馬,整個蒙古上下除了可汗外,恐怕再沒有第二個人能有這樣的地位了。
蕭遙走入王帳,心中一時間也是感慨萬千。他一路上曆盡艱辛,幾次差點連小命也丟了,這一切歸根結底,其實都是為了忽必烈。不過在生死徘徊與等身殊榮之間計較值與不值,現在再說已無意義,畢竟如果最後命都沒了,那要再大的權利,再高的地位也沒用了,而如果他活著的時候卻沒有這些東西,以他的追求和目標,有時候確實還不如死了的好。可是經過九死一生後,他最終全身而退,可以說經此一役,已徹底奠定了他日後在忽必烈心中的位置與在蒙古軍中的影響力。
卻說忽必烈見蕭遙走入王帳,二話不說,上前就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蒙古人生性豪爽,這一個擁抱,已足夠說明忽必烈對蕭遙的思念之情。金輪法王與尼摩星等人聽聞蕭遙歸來,也均來祝賀,隻是心中卻都在想:“宋兵果然無能,怎得沒將這小子殺掉。”但臉上卻仍是一團和氣,都說天無絕人之路,蕭大人大難之後,必有大福。蕭遙一眼就能看出這些人臉上虛偽的笑容,還有包含在話中的酸意,但他也不在意,因此一一逢迎了過去。忽必烈心情大好,當即下令殺豬宰牛,吩咐擺設酒筵與蕭大人接風。
席上,忽必烈以蕭遙舍生忘死之德,力請他坐了首位,蕭遙實在推辭不過,於是隻得接受,席間忽必烈又接連與他把盞,以途中所遇的諸般險情相詢,說到那晚在林中被黑甲衛團團圍住時,他麵色一變,手中酒杯都被攥得變了形,而又說道那次打傷郭靖成功逃走時,忽必烈卻又縱聲長笑,招呼大家大口喝酒吃肉。金輪法王等見到王爺竟如此牽掛,心中均想若能如此待己,必然感激知遇,隻要他再有差遣,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隻是蕭遙得意而不忘形,對於曾經俘獲黃蓉,並與她暗生情愫一事,蕭遙絕口不提,以免日後被人利用,陷自己於兩難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