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探路(1 / 2)

由於蕭遙一直表現得十分低調,因此離開時也並未驚動太多人,除了走之前,跟劉秉忠和兀良合台知會一聲,提及想到天山腳下再采購一些珍稀的藥材外,再也沒多說別的什麼。二人知道忽必烈將蒙哥的賞賜都給了蕭遙,此時聽他這麼說,也均不疑有他,鄭重地道一聲保重後,蕭遙的身影便馳出營外,漸漸地消失在一片綠海連天之地。

由於蒙哥之前派遣其弟旭烈兀率十萬大軍西征中亞黑衣大食,為了保證軍馬糧草以及後援力量能夠順利輸送,也是有督軍之意,他本人早就離開了蒙古帝國的首都哈勒和林,一路向西隨軍而行,忽必烈覲見之時,他的行營已到了伊犁河盆地。伊犁河發源於天山西段,沿著伊犁河行不過數日,便能深入天山,其間的路程並不算十分遙遠。此時蕭遙從蒙哥的行營出來,看準方向後,便一路朝著神秘的天山而去。

蕭遙雖然知道縹緲峰位於原來西夏國出玉門關後東南方向,但此時西夏早已被蒙古滅亡多年,再加上他對於具體位置卻並不是十分清楚,隻是隱約記得在天山南麓一處溫暖濕潤的所在,而僅憑這一點印象,便想在全長兩千餘公裏的天山山係中找到它,這無異於大海撈針。此時,他馳出伊犁河盆地後放眼望去,隻見遠方群山起伏、猶若連綿波濤,瀚海蒼茫間,覆在山脊上的銀色積雪便似一條潔白無瑕的紗巾,隻需看去一眼,仿佛便能讓人沉浸在它的徹骨溫柔之中。這一幕景色,若放在其他人眼中,那顯然就是世間絕色,能用如此大氣磅礴的方式,在翻手覆雲間將“柔情”展現於此,天下恐怕僅此而已。但蕭遙見此情景,心中卻是殊無喜意。

雖然如此,可他也並沒有如何灰心。任務雖重,卻並非無從下手,因為他明明白白地記得,那縹緲峰其實海拔並不高,況且周圍不僅沒有冰雪,反而多霧,一年中至少有半年無法看清山中麵貌,因此才得名作縹緲峰。這般地貌,與它所在的天山山脈目之所及滿地冰雪的景況大為迥異,若是方法得當,應該是十分容易找到的。況且,峰上那所謂的靈鷲宮,實際上既是城堡、也是集市,它雖說是在縹緲峰,但當然不是完全就在雪山峰頂,而是依仗山勢,踞險而建,峰上十八天險,比如斷魂崖、仙愁門這些,哪一個是人力可為?這樣特點鮮明的建築,也定會留下歲月無法泯滅定的痕跡,此乃線索之一。

此時距離天龍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了近二百年,靈鷲宮的勢力恐怕早就煙消雲散,但畢竟在當年,縹緲峰方圓百裏皆是其控製範圍,江湖上往往隻聞其名,卻從來有人得見其形,就連臣服於靈鷲宮的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島島主前來覲見交差之時,也都是被蒙住了眼睛,難以親眼觀看,所以靈鷲宮的所在從未被外界知曉,自然也就少了許多的刀光劍影,呈現出一派安樂祥和的景象。如此一來,或許外人難窺其秘,但當地人卻未必就不知道。百年光陰如梭,或許通過天山腳下口口相傳的傳說,便能找到當年盛極一時的靈鷲宮存在過的蛛絲馬跡,此乃線索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