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微微一笑,道:“大哥,這你可是問對人啦!”
原來,楊過自當年入寺後,由於天資聰穎,加之肯於苦修,因此很快便在同齡的年輕一輩中嶄露頭角。而他的性格雖是不改頑劣,仍常常地惹是生非,但少林寺方丈天鳴禪師見他可塑性極強,且最主要的是年齡尚幼,便認定了他是一塊璞玉,隻要自己日後精心雕琢,就一定能令其成就一番氣候,甚至未來少林寺重振聲威的膽子,也要著落在此子身上,所以對他平日的過錯毫不在乎,反而在暗中有了著力培養之意,於是從第一年開始,就默默地在暗處觀察他,想看看他的品性德行如何。
楊過在寺中時看似大大咧咧,闖了不少的禍事,甚至還有過獵取山中野雞烤食的事情,但這些禍事一來可大可小,並非是那種窮凶極惡、罪無可恕的行徑,二來,也是因為平日裏天鳴方丈多有照拂,他曾多次暗中交代,對楊過隻需略施小懲,最主要是令他記住教訓,下次不再犯便可,因此楊過每次犯戒,戒律院隻不過都是罰他掃一個月的廁所,或是麵壁思過數日,從未有過什麼大動幹戈的時候,甚至有幾次,天鳴方丈還會親自請出證道院的佛法高僧,來為楊過傳經誦法,洗心滌魂。要知道,這證道院可是少林寺內專修佛法之地,能進證道院的,無一不是當世名僧,論及在佛法上的造詣,普天之下,不說已經到了無人可及的地步,至少也是登峰造極了。天鳴方丈讓這些高僧親自指點楊過,其用心已是不言而喻。
而這一切,看似是天鳴方丈的悉心照料,實則乃是因為楊過謹記蕭遙之前的交代,不敢越雷池一步,方才能有如此的成就。其實,平日裏楊過都是謹小慎微,從不涉足例如藏經閣、達摩院等少林寺內的緊要之地,也從不將自己的心跡表露出來,雖說經常犯戒,但那隻是天性使然,不懷惡意,是以寺中僧眾見到的,永遠隻是那個調皮搗蛋,卻是資質過人,功力進境如飛的天心小師弟,久而久之,寺中上下對他便是再無戒心,都將他當做了少林寺中下一輩的希望之星。
如此這般到了第二年,天鳴方丈便正式將他收進了般若堂,專研掌法、抓法以及精純的少林內功。由於楊過第一年在羅漢堂中打下的良好基礎,因此他一入般若堂,便是如魚得水,加上般若堂首座天宏禪師對他也另眼有加,無論是生活還是習武時,都是頗為照顧,因此不到兩年時間,楊過的武功便已冠絕寺中年輕一輩,這更讓天鳴方丈看到了少林寺複興的希望。
此時的楊過,在少林寺內已是一枝獨秀,萬眾矚目,而他的地位,也隨著資曆的漸長,慢慢變得超然起來。平日裏對於那些小師弟們,他自是著力拉攏,表現得十分親和,這讓他在寺中底層,就比如香積廚的那些僧眾之中,口碑便十分良好,而在那些師叔師伯,也就是天鳴方丈這些寺中高層眼裏,他則是一個天資卓越、而且知勤善學的好苗子,日後隻需悉心培養,不愁少林寺後繼無人。如此一來,他便等於是徹底鞏固了自己的位置,在這少林寺上下千餘號人中,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也正是到了此時,他才真正感覺到了時機成熟,這才悄悄地開始利用自己這個上下通吃的身份,一點點地將目光移向了蕭遙臨走前交代的七十二般絕技和易筋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