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麵一人走來,正是王守仁。
淩俠風道:“王大人,不必謝,我認識你。”
“哦,你認識我?”
王守仁頗為意外,忍不住凝視看了他半響,想起是誰,問道:“你可是那個曾經在江西見過的年輕人,我有印象,名叫淩俠風是不是?”
淩俠風笑道:“大人想起我來了,不錯,那就是我。”
王守仁麵帶欣慰,哈哈一笑:“闊別多日,猶在記憶,真是太好了,淩兄弟,今日怎會如此巧在這裏相遇?”
聽他詢問,淩俠風不便隱瞞,將自己如何在客棧探聽到馬立雄等人密謀,得知寧王府手下前來行刺朝廷官員,然後出手相助的整個經過都對其講了。王守仁聽了,暗自慶幸,心想若不是有這個年輕人,隻怕今日自己一時不備被對方埋伏襲擊,下場堪憂,感歎道:“老天有眼,安排巧妙,今日之事好險,若不是有你恰巧知曉奸賊陰謀並且出手相救,隻怕王某人後果難料。”
淩俠風問他:“王大人,以前我遇見你的時候,你不是在南方做官麼,怎會會路過這裏?”
王守仁道:“如今寧王圖謀想要在南方發動叛亂,關係國家社稷安危,萬分緊急,我特意為此到京城麵見聖上,如今得了旨意要回去,想不到寧王賊子的消息倒靈通,竟會事先探知必經之路派人埋伏行刺,這般陰狠歹毒,實在可恨。”說完,又指旁邊一人道:“這位伍大人是我的好友,今日相見,你也認識認識。”
那人走過來和淩俠風抱拳行禮,說了姓名。
原來,這人名叫伍文定,此次也是跟隨王守仁前往南方應付寧王起兵的朝廷官員。他見淩俠風適才狹路相助,危急間救了王守仁也很是感謝,說道:“在下進京的時候好像聽人說淩兄弟在京城立下大功,被皇上封了爵位,外加錦衣衛官職,可有此事?”
淩俠風想不到他知道此事,隻得點頭。
伍文定笑道:“淩兄弟真是了得,年紀輕輕就得到這般高官爵祿,可是少有,令人羨慕。”
王守仁聽了,喜道:“我在京城一直心思忙於去江南辦事,想不到有這樣一件天大好事,實在可喜可賀。”說罷,向淩俠風拱手道賀。
淩俠風連忙搖手,道:“王大人,伍大人,二位客氣了,這實在算不得賞賜,不過是我一時運氣好在皇上麵前辦了點事情,皇上覺得高興,這才對我賞賜封官,唉,隻可惜辜負了皇上的好意,讓我當官,可真是做不來。”
王守仁和伍文定相視一笑,對他的話並不在意。
王守仁道:“能在皇上麵前辦事,可不是一點小事,更非什麼運氣,淩兄弟,你若沒有真材實料,怎會這麼容易就被皇上看中,必有原因,莫非當著我們的麵還覺得陌生,刻意謙虛不成?”
淩俠風道:“那倒沒有。”
伍文定道:“王大人說的對,能在皇上麵前辦事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淩兄弟剛才一人出手就將寧王府高手打得落花流水,這份本事,若非咱們親眼瞧見,怎能相信,唉,像你這樣年輕有為可謂國家棟梁之才,豈能是普通人?”
這番誇獎,著實讓淩俠風有些受寵若驚。
王守仁拉住他的手,笑問:“淩兄弟,今日相見真是有緣,你如何在皇上麵前立功,可方便跟咱們說說?”
淩俠風見二人對自己態度親切,沒有絲毫見外之意,便三人坐下,他沒有隱瞞,簡單將自己在京城的一番經曆說了。
伍文定聽完,豎起大拇指,對他道:“難得,難得,真了不起,淩兄弟不僅武功超群而且膽氣勇猛,實在厲害,像你這樣的年輕人,哪裏找去。”
淩俠風道:“不過一時湊巧,為皇上分憂,袖手之勞算不了什麼。”
王守仁道:“你的袖手之勞可是旁人及不上,若將你換成我,我王某人倒是也想趕上這等為皇上立功的好事,就可惜沒有一身好武功,縱然就算在場也無濟於事,立下大功是不可能,恐怕,最後隻能難免為皇上來個英勇捐軀,別人笑話了。”
伍文定和淩俠風聽他說得幽默,忍不住都一起哈哈大笑。
這番笑過,適才夜路遇刺的驚險氣氛一掃而空。
淩俠風心想,“這位王大人看上去十分嚴謹老成,想不到說話竟也這般幽默,逗人發笑。”
談話時間漸長,王守仁傳令讓隨行人馬在路邊休息,上官薇在附近見他們說話,不便湊近,沒有過來。
淩俠風問:“王大人,剛才聽你說連夜向南趕路有大事,怎麼跟寧王有關?”
王守仁適才得他相助才脫險,沒有隱瞞,想了想,對他道:“給你一樣東西,先看看。”
他從懷中掏出一張卷起的黃淩,展開,原來是一張寧王在江西散布的討伐朝廷的檄文,大致意思是說當今天子昏庸無道,荒淫難止,敗壞國家社稷,並且曆數自明初開始,皇室和寧王兩支皇族宗嗣之間糾紛恩怨,指出朝廷對寧王一族的不公平待遇,最後大批當今天子年輕無為,一無是處,自從繼承孝宗之位後不理朝政,貪圖安逸享受,親近奸佞遠離朝臣,荒廢政績,敗壞朱氏江山社稷。如今,寧王在南方的聲討順應天下大勢,豪傑百姓紛紛響應,若是真正起兵,等他日直搗京城奪取皇位,一切是理所應當,全篇說的文字慷慨激昂,大義凜然。
淩俠風聽得明白:“這上麵說,倒覺得寧王這人做事大有道理,好像不是無端造反而是理所應當了。”
王守仁道:“寧王這人甚是狡詐,老謀深算,他占據王爺之位想要竊奪皇位並非一日兩日。他在封地內經營多年招兵買馬,早就想圖謀不軌,他若打算從江西起兵,便會順江而上一舉攻占金陵,然後憑借江南北上再攻京師,最後奪取皇位,野心極大,不可小視。”
淩俠風問:“我從京城出來,剛見到京師調出三萬軍隊,要跟隨王大人南下平定寧王****的嗎?”
王守仁搖頭,“不是。這些軍隊是北上關外,攻打蒙古部落的。之前北方邊患嚴重,大部分軍隊駐守邊關九鎮抵擋蒙古,朝廷防禦北方邊疆重於防範內地藩王,如果有人要在江西擁兵作亂,朝廷很可能來不及抽調軍隊,難以抵擋寧王的叛軍。”
淩俠風本來於國家大事知曉膚淺,聽了王守仁的談論,覺得獲益良多,夜晚荒路冷寒,三人談了一陣不再多呆,起身準備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