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直接調空間了
編者的話
相信熟諳中國最近30多年官方語境的讀者,一定對“以時間換空間”這句話不陌生。事實上,由於中國改革開放的漸進性,導致很多問題都具有強烈的時效性。這樣一來,在不管黑貓白貓先發展起來再說的操作思路下,時間與空間看似萬能的轉換器,屢屢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是“姓社姓資”的這樣充滿時點決定性的問題。
然而,今天這個曾經百試百靈的轉換器已近乎失靈。
比如,2008年底的4萬億元慘痛教訓尚未汲取完,所謂“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規模可能達到2萬億”的輿論準備已開始閃爍其詞地粉墨登場。從樸素的經濟學常識觀之,投資在最近一個10年所發揮的經濟拉動作用,已悄然走過邊際效應的臨界拐點。換言之,同等數額的投資所產生的有效拉動作用和財富累積,甚至已經開始小於投入本身。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前院長、著名經濟學家菜斯特·瑟羅曾在《資本主義的未來一當今各種經濟力量如何塑造未來世界》一書中寫到,“信念和技術和諧時,社會就繁榮;不可逆轉的信念和技術的變化不和諧時,社會就衰落。”按照這一邏輯,在當前民智已開、市場經濟意識不可逆轉的民間信念態勢下,急需抑製強勢國有資本沿著非市場路線繼續“野蠻生長”,同時對於長期“無故加之而頑強發展”的民間資本徹底砸爛一切計劃經濟體製殘餘的各類門檻,直接用空間釋放的手段,來力挽救有硬著陸風險的中國經濟狂瀾於即倒。
同時,從管理層的心態準備上,直接調空間的經濟政策執行也和之前“以時間換空間”的那種假裝看不見的鴕鳥心態全然不同,這更需要決策者直麵“打破壟斷,與強勢既得利益集團死磕”的淋漓鮮血,以及正視“審批權力萎縮,一切越來越不能盡在掌握”的慘淡人生。
從這個邏輯上看,前段時間出台的有關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各個計劃經濟堡壘的政策密集出台,也表明管理層已從世界觀的層麵有了這樣的心態準備。上月底國資委發布《關於國有企業改製重組中積極引入民間投資的指導意見,證監會發布《關於落實工作要點的通知》,銀監會發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
盡管這些意見和當年的非公36條有著某種“形式大於內容”的相似,但是不可逆轉的市場意識已經不容許有關部門再玩兒“以時間換空間”的把戲。前幾天坊間傳聞“原油進口限製有望放開”即是頗有針對性的一例。按照傳聞所說,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出台適度放開原油進口限製等利於民資準入的政策文件,其中包括允許民營企業參與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配額的申請與分配,借以促進經營主體的多元化。顯然這是比任何呼籲打破三桶油壟斷的喊聲都來得幹脆利落的“殺手級”開放。
空間,你好!民間資本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