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與農業產業經濟價值創造分析
論壇◎百家爭鳴
作者:王春妹
[摘 要] 這是一個“創意”的大時代,文化創意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文化創意能成為一個產業,說明了以精神產品消費或以精神消費為主導的經濟消費產業正在高速發展,文化創意能夠創造經濟價值的核心是精神產品。文化創意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以發展地方經濟為主要目的促進了地方文化、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優化了產業結構,推動了地方性區域性經濟的增長,是擴大就業,宏揚地方特色的有力手段。
[關鍵詞] 文化創意 文化價值 探索 實踐
一、文化創意成為價值創造的時代背景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文化創意開始蓬勃發展,文化創意是知識經濟大背景下的一種新的經濟運行模式。文化創意在價值創造方麵的體現表現為文化與經濟相互滲透、相互交融、互為條件和優化發展的經濟模式。知識經濟是在充分知識化的社會中去發展經濟,而文化創意既依靠文化資源優勢,又需要人為資源,使經濟建立在文化、知識、創新、價值觀念和人文環境下。因此,用文化創意來拉動經濟增長是文化體製改革和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性舉措和順應時代趨勢的科學發展觀。
二、遂昌縣北界鎮文化創意的特質分析
浙江省遂昌縣曾經是種植香菇產業的大鎮,但是每年種植香菇需要消耗800多萬公斤的木材,這不利於遂昌縣經濟的長遠發展。《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明確提出“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爭取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過去以消耗木材為代價發展經濟的手段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並沒有兼顧社會效益。鑒於北界鎮氣候溫暖、晝夜溫差大等特征,鎮黨委和鎮政府決定在原來種植香菇的田地改種葡萄,在市場考察和認真判斷鑒定後,發現種植葡萄不僅可以帶來經濟效益,還能促進北界鎮知名度的提升,這種科學合理的改造很快就被執行,如今,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引導下,把昔日種植香菇的田地改種葡萄,現在遂昌縣北界鎮是一片片的紅提葡萄園。
2011年,已投產的紅提葡萄麵積達到600多畝,年產量高達900噸,畝產值達到1.5萬元,總產值高達900多萬元。北界鎮成功地把香菇種植改造成為葡萄種植,2012年,紅提葡萄種植麵積已擴大到1620餘畝。在葡萄種植取得較好收益之後,我們又突發奇想,既然北界鎮的葡萄能帶來經濟效益,為什麼不把北界鎮葡萄做成一個品牌,讓人看到北界鎮就能想到葡萄呢?那跟葡萄相關的產業還有什麼?怎麼才能促進北界鎮經濟的全麵發展?我們對這一係列問題認真思考後發現,北界鎮蘇村源,人稱“世外桃源”,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這裏種的紅提葡萄在金華、溫州小有名氣,如果依托“世外桃源”優良生態,加入文化元素,把視野擴大到旅遊和文化展示上來,就可以提高北界鎮紅提葡萄的知名度,這裏的紅提葡萄華麗轉身,從優質農產品到優勢產業。為了打響“原生態,自然紅”的紅提葡萄品牌,從2009年起北界鎮開始舉辦紅提葡萄文化節,同時,還利用節慶文化平台促銷產品、宣傳北界。北界鎮除了有豐富的人文風情的旅遊景點外,還能采摘、收購新鮮紅提葡萄,參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蘇姓大屋(含蘇氏家廟,唐宋八大家蘇洵後裔明刑部尚書蘇民家廟),欣賞北界紅提葡萄文化展示。如此,北界鎮就能依靠葡萄而全方位的發展經濟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