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以隨記的形式記錄了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遠離他鄉,追逐自己夢想的真實故事。主人公因感覺到在大學學不到實用的知識,在大學繼續讀書是在浪費時間。所以想利用暑假的時間獨自出去看看,檢驗之前在大學學的東西是否有用。然後決定是否繼續回校讀書,還是就此進入社會?為此,選擇來到了遠離家鄉湖南的沿海城市:深圳。經過一個暑期的流浪,對於是回學校繼續讀書還是不回去的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還是決定在外流浪。為實現自己做工程師的小夢想,主人公由一個剛入社會四處碰壁的大學生,從做普工儲存做學徒需要的生活費開始。到找需要模具學徒的工廠,放下身段,然後從最基礎的開始做起。途中遭到了很多人對大學生這個詞的諷刺,經曆了無數的挫折,甚至付出了斷三根手指的代價。後來感到這樣一步步的走,太慢了。需要去找個專門的模具工程師培訓學校學習一下,就又進了課堂。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學完了專門的課程。經過辛苦的找工作,堅持自己的理想。磕磕碰碰的,最後終於在模具工程師的位置上站穩了腳跟。後來又不停的一邊打工一邊讀書,成功的提高了自己的地位和身價,一步步的實現了自己的小夢想的勵誌故事。
主人公是處在80的尾部90的前麵出生的人,這一時間段的人的學習生涯都是處在國家教育大改革的環境下的。待這批人大學畢業後,社會對大學生的定義早已不是人人敬意和向往的了。沒有了畢業包分配的待遇,也沒有企業搶手的機會。更不如中專,中技那樣有一門手藝。大部分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很多人都淪為農民工的行列。父母辛辛苦苦,省吃儉用出來的錢,供自己荒廢了三四年。誰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而又不得不為了生活去選擇賣體力的工作。
本書很值得那些剛要畢業,但又不知道選擇找對口專業還是糊口的工作的人品讀。在畢業大軍的環境下,為繼續選擇做對口專業工作而無從下手的大學生做出了一個參考的範例。書中主人公具憑借著當代青年不屈不饒的精神,值得處在彷徨中的人品味。也給了那些被生活的壓力所泯滅了夢想的人們喚醒的一個例子。在沒有機會,沒有後台的情況下,自己如何創造機會?堅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所以,主人公一直在為那莫名的機會而努力的準備著。雖然一路上也走了很多彎路,但是還是抓住了大多數的機會。書中很多順路值得讀者參考,很多彎路更值得反思和借鑒。希望讀了本書之後,能夠重新煥發對夢想的渴望,對生活的期盼。將那早已被生活所磨滅的夢想之火,慢慢的燃燒起來,越燃越旺。讓自己的生活越過越充實,越活越有幹勁。
於2016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