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著戚繼光即將前往義烏征兵,吳登科等金華人立刻歡呼了起來。而場下的其他人也很高興,畢竟戚繼光是要殺倭寇的,隻是沒有吳登科等人那般興奮而已。
“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戚少保攜帶著胡宗憲準許征兵公文與千總陳伯俸一同來到義烏縣城,求見義烏縣令趙大河。張榜招兵後,第一並不大順利,不過到了第二,有感於戚少保的威名,義烏縣出名的好漢如陳大成、吳惟忠、王如龍等人都帶著鄉鄰跑來應征。”
聽到了吳惟忠的名字,吳登科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兩隻眼睛仿佛要噴發出岩漿一般。
“與此同時,戚少保又從台州征集了包括後來的廣東代總兵都督張元勳在內的台州鄉勇一千人,合計四千,開始練兵。第二年二月,朝廷調戚少保鎮守台州、金華、嚴州三府。也是在這期間,戚少保發明威震下的鴛鴦陣。”
戚繼光第一次征兵士卒的籍貫來源在後世法很多,有的是三千義烏人,有的是四千義烏人,也有的是一千五百義烏人和一千五百處州人外加一千台州人,還有是三千義烏人和一千台州人的。
陳文並不清楚哪一個才是真相,於是他選擇出來的是最後一種,因為這樣更符合他當前的利益。
“戚少保與倭寇交戰多年,深知其擅長使用雙手倭刀,以武勇見長,而衛所兵也農夫出身,不能力敵。是故,戚少保設計的鴛鴦陣以長牌、藤牌、狼筅、長槍、鏜鈀等長短兵器互相配合,每人隻需做好本職工作,列陣之時十二人便如同一人,倭寇即使再勇武亡命,也絕非十二人之敵。”
聽到這一番話,吳登科、尹二狗等在場的金華府人士很多都流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嘉靖四十年四月,兩萬餘倭寇分兵數路進犯台州。戚少保改變了曾經的分兵防守的策略,轉而主動進攻。第一支倭寇進攻的方向是寧海,戚少保立刻應援。可是剛走到半路,戚少保得到了一個消息,倭寇的另一部此時正在前往新河。”
“這個消息立刻引起了軍中的震驚,因為新河是戚家軍的老營基地,將校士卒的家屬都在那裏,而且多是婦孺。新河若是被倭寇攻陷,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聽到這裏,場下的眾人也紛紛緊張了起來,雖然他們大多覺得戚繼光不可能丟了新河,但還是隨著陳文的講述紛紛緊張了起來。
“不過這個時候,戚少保卻鎮定自若,隻是從容的傳令留守海門的遊擊將軍胡守仁領所部作為援軍,而他自己卻帶領主力繼續進攻寧海的倭寇。他為什麼如此鎮定,這個很簡單,因為新城裏有一個即便勇武如他也惹不起的人物,那個人就是他的正妻戚王氏。”
此言一出,旁人還好,隻是以吳登科為首的幾個金華人和前排的幾個台州人臉色卻開始變得不太自然。
眼見於此,陳文繼續道:“王氏出身將門,其父做到過總兵官,在嘉靖二十四年的時候嫁給了戚少保。為什麼戚少保惹不起王氏呢,因為王氏本人就是一位巾幗英雄。我們知道戚少保武藝高強,罕有敵手,在戰場上也曾以一己之力扭轉戰局,可是和王氏比試,戚少保卻根本不是對手。”
“啊?”眾人長大了嘴巴,仿佛下一刻下巴就要掉下來一般,而先前臉色變得不自然的那些人卻流露出了理所當然的神色。
而陳文則一想到他即將要講到的話題,就立刻笑出了聲。
“我以前聽過一個故事,話有一次戚少保和王氏吵架,吵著吵著打了起來,戚少保打不過就跑回了軍營。到了軍營,將校們一聽這麼回事,立刻表示要給戚少保出頭,於是他們就跟著戚少保回了家。回到家,戚少保讓丫鬟把王氏叫出來,結果王氏直接就出來了,無視那些全副武裝的將校們,問戚少保:你找我幹嘛?戚少保一聽這話,汗立馬就下來了,靈機一動回了句:請夫人閱兵!”
這是後世一個非常有名的妻管嚴的故事,版本很多,不過基本上男女主角都是戚繼光和王氏。
聽完最後一句,立刻就是滿場哄笑。待笑聲過後,陳文才繼續開講。
“或許有人覺得這位王氏太過強橫,並非是那等賢惠女子,其實則不然。戚少保雖然有世襲軍職,但是大家都知道,衛所軍官如果不去盤剝軍戶便會很窮,可戚少保又不是那種人,所以家裏過得很不富裕。”
“有一次,家裏買了一條魚改善生活,等晚飯時端上桌時隻剩下了魚肉最肥美的中段,而戚少保吃飯時王氏卻隻是坐在旁邊看著,一問才知道,原來王氏已經吃過了,她把魚頭和魚尾沒肉部分吃了,留著中段給戚少保。不僅如此,戚少保一向是個窮將軍,王氏為了讓戚少保有錢能跑關係獲得更好的職務,更是曾把自己的首飾賣了。”
“這樣的女子又如何不能稱得上賢惠二字呢?”
本來陳文還打算講王氏不孕不育,戚繼光納妾,王氏休夫的故事,仔細想想,還是算了吧。
“言歸正傳,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五,倭寇進犯新河,王氏當機立斷把武庫裏的軍服兵器分給了城裏的老弱婦孺,然後大大方方的帶他們上城頭搖旗呐喊。倭寇不明所以,決定等城頭消停了再做攻城。”
“等到了拂曉時分,倭寇才發現是中了王氏的虛張聲勢之計,於是立刻攻城。就在這時,胡守仁將軍的援軍也趕到了。胡將軍一看倭寇果然在新河城下,二話不直接招呼,王氏也帶人從城中殺了出來,兩廂夾擊,倭寇大敗。新河之戰,倭寇死傷兩百八十餘人,戚家軍僅陣亡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