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世襲(1 / 2)

參加過了吳登科的婚禮,陳文便返回了安遠侯府繼續的他工作,不過眼看著身邊的成親,陳文突然也萌了找一個姑娘談場戀愛的衝動。這等衝動似乎他記得從前每一次參加婚禮隨了份子之後似乎都會有過,隻是這一次是否亦是如此就未嚐可知了。

二月初,新近編練的新兵已經開始分批次的編入到各個戰兵營以及各地的駐軍之中,不過距離這些新兵在精神和與其他同袍的配合上的完全融入起碼還得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利用這段時間,陳文決定一次性的解決掉軍中的世襲軍職問題。

這個問題來自於明王朝本身的製度,世襲軍官加上世代相傳的軍戶身份,這組成了明王朝最重要的軍事力量。雖然到了明成祖朱棣時就已經開始組建三大營來作為國防的核心力量,甚至到了後來,隨著三大營在土木堡的覆沒以及其衍生品的迅腐化,明王朝更是拿出了募兵製來取代這一切。但是即便如此,衛所製度的稅賦、兵員或是軍官的產出以及遍布全國的衛所在保全地方的職責依舊是明王朝統治體係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然而,眼下已是殘明末世,滿清入關多年,也已經開始了消化衛所製度的製度改革,雖然改衛所為府縣、化軍為民的一係列工作才剛剛開始不久,但是明王朝自身的製度已經腐朽崩壞,為了反對滿清而全盤利用原本的製度隻能束縛住自己的手腳,甚至把自己玩死在裏麵。

體製改革是必要的,而且陳文也早已開始了進行,但是與他此前進行過且依舊還在進行著的軍鎮、衛所的改革不同的是,世襲軍職原本就是封建化的產物,而封建化則是他始終在軍中盡力革除的。可是身在封建社會的大環境下,他可以剝奪自己的封建利益,也可以通過豐厚的賞賜和洗腦作為交換來將一些封建化的陋習驅除掉,然而世襲軍職對軍中將士來事關他們的子孫後代的福祉,陳文根本沒有可以用來交換的代價。

既然如此,妥協,隻有這一條路可走了。但是妥協歸妥協,陳文卻並不打算讓他的這支大軍出現封建化的複辟,這是原則問題,不容有絲毫的妥協。

經過了一個月的考量,陳文決定拿出一套類似於武散階的體係來作為世襲的標準,而非繼續使用明王朝原本的那套世襲衛所軍職的體係。

武散階始於盛唐,在明王朝並非沒有,從級別最高的正一品升授特進光祿大夫到最低級的從六品初授忠顯校尉,上下一共三十級。可這一套體係原本就是榮銜,現如今明王朝也在繼續使用,陳文可不打算在這上麵再給什麼人留下漏洞,無論是監軍文官,還是別的勳貴武將,就算是皇帝老兒也沒戲。

陳文從來就沒想過當什麼忠臣,驅除韃虜是最為重要的事情,在這個問題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妥協,但是皇帝所代表的生殺予奪的權利和人格上的不平等是根本不能妥協的。

自立門戶與否還是後話,畢竟要先把滿清這個狗熊打死了才能有機會分肉,否則他來這麼一遭又是為何。但是即便必須要有一個朱家的皇帝在,他也會剝奪掉皇帝的權利,規規矩矩的做一個吉祥物,就像英國女王那樣主業是遛狗,副業才是當女王才不會威脅到他以及他的子孫後代的未來,後世的中國人自然也不用擔憂再跳出來個什麼昏君來霍亂下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