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姓親王!
陳文不是南明的頭一號,但卻也是僅在孫可望的秦王之後的第二位。. .
當然,越在傳統意義的冊封上並非是如秦、晉、齊、楚那般的大國,就算是比起韓、趙、魏之流也要稍遜一籌,大抵就比之舒、荊、陳、蔡之類要強些。
但是,陳文起於吳越之地,吳王是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前使用過的,有明一朝有隻有兩個宗室受封過,而且還都是很快就被改封或是除爵,就像明成祖朱棣的燕王一樣,這是絕對不可能授予人臣的。既然如此,越王也就成了一個比較合理的封號了。
陳文從未奢望過孫可望會代永曆子冊封他為什麼晉王、齊王或是楚王之類能夠與其平起平坐的封號,沒有如宋時的王安石一般被封個荊王就算是好的。對此,他個人而言還算比較滿意,畢竟親王與郡王不同,即便是南明那等濫爵到了如斯地步的時期,人臣也隻有孫可望、李定國和劉文秀這西營三王得到過,鄭成功的潮王和吳三桂的濟王當事人都沒有接受,而且聽上去還不如越王呢。
寥寥數人而已,陳文已經踏入到了明王朝人臣的巔峰階級,再向上不是沒有,比如像這幾年的秦國主孫可望,亦或是永曆南狩時假黃鉞的李定國那樣擁有了監國的權利,甚至是取明而代之,但是從現階段來,親王已經是陳文能夠觸及到的最高的地位了。
然而,與知足的陳文不同,他的親眷、部將們在得到了越王的封號後,對孫可望的不滿情緒立刻就開始席卷整個江浙大地。
一個寸功未立的流寇,就憑著軟禁子就獲得了秦王這樣的封號;陳文從無到有,光複了東南數省的地盤,光複了南京,還誅殺了包括濟爾哈朗、嶽樂以及洪承疇在內的眾多滿清名臣大將,結果卻隻有一個越王。
憑什麼?!
周嶽穎沒有什麼,陳文的意誌就是她的意誌,陳文沒有表示不滿,她雖然也覺得不平,但卻也沒有向其他武將、官員的妻室們表達什麼不悅。但是作為宣教司的主管,周敬亭卻在陳文不反對的情況下授意呂留良在邸報上開始宣傳安隆千戶所和貴陽秦王府的差地別,以及孫可望把持朝政的情況。
這已經是江浙明軍反孫可望宣傳的第二季了,上一次是宣傳陳文與嶽樂決戰期間孫可望前來搗亂的事情,這一次則更是向江浙的士紳百姓們暗示孫可望的不臣之心,力度強勁了不下一倍。
此番,陳文麾下的眾將也都獲得了爵位,李瑞鑫、吳登科、尹鉞和張自盛這四大位更是已經晉身為國公,其他的也都有侯爵、伯爵的爵位,至於誥命、封贈什麼的更是不勝枚舉。
然而,這些奉贈卻並沒能讓他們對主政的孫可望感恩戴德。在他們看來,對陳文的不公就是對整個江浙明軍集團的挑釁,一個流寇都有資格封秦王,他們的大帥卻連個楚王、齊王什麼的都沒有撈到,實在是太不像話了。
邸報指向民間,士紳們對於陳文的封號沒有太多異議,但是他們的消息也更為靈通,孫可望想要取明而代之的野心早就從很多地方透露了出來,對於這個流寇的謾罵聲頓時響徹東南士林;而普通百姓則是對封號的憤慨和對孫可望這個無才無德的篡位預備隊的厭惡,二者兼而有之。
總而言之,民間的反孫情緒高漲,而軍方更是醞釀著更大的不滿情緒。
其實越王倒也沒什麼,畢竟也是個不高不低的親王封號。但是不能比,一旦與孫可望的封號有了比較,一切就不會那麼簡單了。
雙方實力逆轉,原本的南明第一強藩西營現在已經被江浙明軍所反,而且雙方實力差距越來越大。即便不提實力,陳文收複的失地比西營眾將加一起都多,殺過的韃子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也都要高於他們。
至於秦王府一係自身,就更沒有比較的餘地了。若非李定國兩蹶名王撐著場麵,西營早就被陳文比下去了,就算是在孫可望手中收複的湖廣南部,其實也是範文程迫於陳文兵鋒而放棄的地區,但凡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南明能有今到底是誰的功勞。
冊封時畢竟是月底,但是到了二月整個江浙大地卻已經開始將孫可望視之為滿清以下,江浙明軍的頭號敵人,並欲除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