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雜技的市場發展與藝術傳承研究(1 / 2)

雜技的市場發展與藝術傳承研究

社會·藝術

作者:陳龍

【摘要】雜技藝術是人類勞動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項藝術發明。最初是從遊戲、勞動、娛樂等方麵的樂趣中演變而來,有過蚩尤戲的名號,後來就演變為人們口中的雜耍。這項民間藝術發展坎坷,也是在近幾年,雜技的人員培養進入更專業的程序,雜技的市場發展進入了更常規更正規的發展軌道。如何傳承這項民族藝術越來越成為又一值得討論的話題。

【關鍵詞】雜技;市場發展;藝術傳承

1.中國雜技的發展背景

雜技有著悠久的曆史背景。最早的記錄則出現在《山海經》中。隨著時間長河的推動,這一文化遺產越來越具有其獨特的魅力與發展意義。

從秦漢的時期開始,雜技就已經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趨勢,其不同的藝術風采經過各朝代的更替更是有了百花齊放的發展趨向。比如著名的吳橋雜技,濮陽雜技,以及山東的聊城,天津的武清,河南的周口,湖北的天門等地,都是享有盛譽的中國雜技之鄉。其難度之大,挑戰之極限,藝術表現之魅力,都堪稱卓著,所表達出的東方文化的魅力特征,無不令人讚歎。發展出來的雜技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單一的技能展現,更向著具有故事情節,具有整體觀賞性的方向發展。比如《花木蘭》、《夢幻西遊》,都是能成功將我國傳統文學與雜耍藝術優秀結合的典範。這種藝術形式的表現不僅在國際文化的交流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更在雜技的發展史上留下這自己的足跡與印痕。

中國的優秀雜技的發展具有越來越鮮明的特點,在技術的培養過程中越來越注重文化的傳播,從人們的日常審美意識、文化修養方麵入手,增加雜技的可視性,在雜技中加入對故事情節的創造,使其鮮活具有生命力。

2.中國雜技的當代市場發展

2.1中國雜技市場化發展概況

雜技是我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的文化寶藏之一。其發展經久不衰,並且具有代代相傳、區域發展的特點。加強雜技市場的常規管理與創新培養是當前雜技藝術的發展趨勢。

雖然隨著目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審美意識的增強,雜技被越來越廣泛的人群所接受,但在某些地區仍然呈現低迷現象,具備專業水平高水準演出團隊的地區並不多,隻能在中國雜技團、上海馬戲城、北京保利劇院等有限的場所進行長期的合作演出。有些則更是要局限於文化節日的需求,特定節目場合的需要,進行慶祝型的表演,嚴重影響了雜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與進步。在當今世界性的雜技表演圈中,中國雜技特有的資源並沒有得到充足的開發與利用,更沒有形成特有的市場優勢。在比如,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價格競相壓得較低,演出費用不能達到滿意的水平,國際的名聲和知名度以及肯定度沒有國外的一些雜技團高,因此,中國雜技的市場化是現在雜技發展道路的必經之路。

2.2中國雜技市場化發展的方式

中國雜技的市場化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技術指導和大力支持。我國的雜技公司隻有在當地政府的相關政策推動下,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才能有實力,有經濟,有信心積極籌備出有深遠影響力的文化傳媒公司,才能有遠大的發展眼光走出國內,麵向國外,加強市場運作,建立規模化產業化的雜技演出團隊,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在我國很多地區,很多雜技之鄉,人才輩出,並且具備長期的流派傳承,具有自己的藝術特色,在文化發展的道路上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與潛力。因此,雜技團隊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建立雜技專業人員團隊培養,通過日常的訓練、演出,以及對外展示,向大眾媒體展示雜技本身的魅力。同時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先進技術資源,提高雜技演出的現場舞台效果;利用當地媒體報道,加大宣傳力度;尋找優秀企業策劃人,為雜技公司,雜技舞台尋找新的創作亮點,積極構建市場運作的品牌,塑造企業品牌文化,將雜技以高手段,高標準的市場運作方式進行積極有效的產業發展。

各個市場中要積極利用當地優秀的藝術資源,通過規範化產業化的市場運作,開辟出多元化的演出渠道,使精湛的雜技表演被大多數觀眾所接受。在這個過程中,地區雜技團隊還要學習向優秀團隊取經,中國雜技團、上海馬戲團等大型雜技表演團隊已經積累了豐厚的經驗技術,具備一定的成功經驗,為各個中國雜技藝術之鄉的雜技發展鋪墊了道路,做出了積極大膽的嚐試。同時,雜技演出公司還可以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建立產業化的演出基地,將雜技融合於當地的表演、餐飲、住宿與娛樂活動甚至紀念品的傳播中,實現多元化的交融,構建起具有當地發展特色的經濟文化優勢,塑造自己的雜技品牌,加強自己的文化水平傳播。實現多方位的文化交流,與深層次的文化合作,謀求縱向深遠的文化品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