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形成治療心力衰竭的研究
有些研究主要是針對於隻有冠心病危險存在的這種情況。已知有心肌梗死、以及有冠心病但無心肌梗死的3個人群,比較使用β受體阻滯劑與心血管事件的相關性。這類研究的樣本量非常的龐大,設計需要非常的細致,主要複合終點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腦卒中發生率並未見降低,使用β受體阻滯劑並未給穩定性冠心病患者帶來了很多的好處,提示對於β受體阻滯劑等傳統廣泛應用的藥物再評價十分必要。在時代的不斷進步下,人們的治療水平也在不斷進步,治療工具也在不斷更新,這也說明我們不能再將之前的一些結論進行照抄照搬,而是要結合實際的情況,多方麵因素下綜合考慮問題,提出合理的治療方案。但在這當中我們也要注意,這個研究的結論並不是說去改變我們一些比較傳統的觀點,但是我們也應該做更多這方麵的研究來看這個研究的結論是否是正確的。我們也應該將這個研究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和討論,如β受體阻滯劑的劑量、種類、療程、合並治療藥物等,以及了解是否某些亞組人群更有可能從β受體阻滯劑治療中獲得好處,讓病人能夠重獲健康。
2.3 治療舒張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在21世紀這樣的大背景下,各種新的藥物不斷地湧現出來,心力衰竭的檢測與治療研究也加入了一些新型的藥物應用。比較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製劑與ARB在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患者管理的前瞻性研究旨在證實一種新的藥LCZ696對HFPEF,亦即舒張性心衰的療效。LCZ696是一種新的具有雙重作用的藥物,可同時作用於與心力衰竭發生相關的兩個途徑:其纈沙坦基團阻斷血管緊張素受體,又通過其前藥AHU377基團抑製腦啡肽酶,從而增加利鈉肽的效應。該試驗主要研究者認為LCZ696起效快於纈沙坦,此差異已轉變為左心房大小和心功能分級等其他指標的改善,也是說明這個藥物使心衰患者早期的顯著降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DHF約占心衰患者的一半,與收縮性心衰相似,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對收縮性心衰有效的藥物如ACEI、ARB、β受體阻滯劑等不能改善其臨床結局。該試驗結果指引了此類新藥的未來發展方向,也讓一些特殊的患者得到了可以康複的希望,讓心力衰竭的治療前景一片光明。
3 結語
在21世紀的大背景下,科技與創新已成為時代的主題。隨著人們的不斷努力,各種科技是日新月異,各種藥物是層出不窮,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在人們的視野。現如今我們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對心力衰竭的檢測與治療研究不斷取得新的進展,達到人們現如今對健康新需求的滿足。心髒本身就是一複雜的器官,並在人身體當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對於發展中的中國,心力衰竭的檢測與治療研究不斷進行,也對全麵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吳娜瓊,李建軍.大劑量他汀類藥物長短期應用的心血管獲益[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誌,2011,13(12):1140-1141.
[2]王妍,張梅,柳秋實等.他汀類藥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誌,2012,32(9):1959-992.
[3]周經霞.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患者頸動脈斑塊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7):1192-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