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療效研究(1 / 2)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療效研究

臨床研究

作者:李豔芹 麥麗佳

【摘 要】目的:對治療慢性盆腔炎的中、西醫方法結合應用分析臨床療效,並總結治療方法。方法:選擇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臨床試驗,將患者進行隨機分配,組成三個實驗組,西醫組給予靜脈滴注抗生素(頭孢菌類、甲硝唑配合生理鹽水使用)治療;中醫組1使用中藥外敷的方法;中醫組2采用內服加外用中藥的混合方法;綜合組3采用綜合治療方法,靜脈滴注與中藥外敷,實現西藥內用中藥外敷的結合。結果:將實驗結果進行起效時間的比較結果發現綜合法>西醫組>中醫組2>中醫組1。有效率分別為西醫組61.1%, 中醫組1有效率為27.8%,中醫組2有效率為88.9%,綜合有效率為88.9%。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慢性盆腔炎臨床治療具有起效快,作用療效顯著的特點。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

慢性盆腔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具有病程長,複發率高,治愈率低等特點[1]。據統計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2]。慢性盆腔炎臨床表現為疲勞,低熱,伴隨下腹墜痛或腰骶部酸痛,部分人會有性交觸痛等症狀,嚴重影響病患的正常生活,給患者身心帶來嚴重的不便[3]。慢性盆腔炎發病的誘因常為急性盆腔炎未徹底治愈,或患者體質較差,病程遷延所致[4]。

對於慢性盆腔炎的治療,中醫以其辨證施治的治療方法和多種給藥途徑,證明了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同時它也存在起效慢的缺點。而西醫對於慢性盆腔炎的治療尚無突出作用的藥物,在治療中多采用抗生素聯合治療的方法控製病情。

1 資料與方法

1.1樣本來源

以在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間,某院收治的年齡在20-40間病程在3個月到1年間的72名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病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具有可比性。標準參照教材《婦產科學》和《中醫婦產科學》判定。病人入院後首先進行問診,婦科檢查,B超等檢測手段進行資料的收集。

1.2方法

(1)西醫組采用單一途徑的西醫給藥治療。靜脈滴注甲硝唑注射液100ml。每天1次,7天為一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經期暫停。

(2)中醫組1 外敷方主要選取清熱燥濕藥黃芩、黃柏、黃連及具有活血化瘀、清熱瀉火作用的大黃結合。將其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後,加開水調製成藥餅,放於紗布中,貼敷於下腹痛處2-4h。月經結束後3d後開始,每天1次,7天為一個療程,並使用3個療程。

(3)中醫組2 外敷方同上(2),內服中藥方劑化瘀消炎湯(經驗方):丹參18g,赤芍15g,木香12g,桃仁9g,金銀花30g,蒲公英30g,敗醬草30g,茯苓12g,當歸9g,生地9g,白芍12g,貝母12g,甘草6g。以水煎煮服用,1天1劑,連續使用,7天為一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