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術後病人疼痛的護理體會
護理經驗
作者:李桂園
【摘 要】病人手術後疼痛的原因很多,疼痛程度、範圍和時間也各不相同,包括手術切口部位、體位、精神因素,還有病人的性別、年齡、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經濟、家庭關係等,分析原因,找出規律,通過疼痛的知識宣教,通過從社會、生理、心理等方麵製定應對的護理措施等,對減輕和緩解骨折患者的手術後疼痛效果顯著,促進了患者早日康複。
【關鍵詞】術後;疼痛;護理
術後疼痛一種複雜的生理心理的反應,是機體防禦保護的生理機製,因機體受到損壞而導致神經係統較為敏感,會疼痛反應十分強烈,患者術後疼痛也是臨床中最常見的現象。術後交感神經活動過度可引起心率加快、呼吸肌痙攣,運動力下降導致出現肺炎、肺不張等並發症。老人、吸煙者、有呼吸係統疾患者更明顯,疼痛引起的應急反應會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對心血管患者不利。另外,疼痛本身及其帶來的焦慮、恐懼、失眠等都影響機體康複和手術後早期的功能鍛煉,降低患者術後恢複的信心。故手術後的疼痛給予科學的護理很重要。
1臨床資料
我科自2012上半年共收治56例骨折手術病人,其中骨折8例,上腹部手術有10例,下腹部手術38例,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16~60歲,平均年齡38歲。所有患者在術後針對疼痛具體情況都采取了相應的止痛措施,56例患者中有55例感覺疼痛明顯減輕,占98.2%,有1例止痛無效,占1.5%。
2術後夜間疼痛原因分析
2.1 內部環境
病房是病人主要休息的場所,其內部環境布置會影響患者的康複水平,如果病房過於嘈雜,燈光過量,或患者之間因個性不同而產生的不利於康複的因素,都會降低患者忍痛值,出現暴躁、嚴重睡眠不足等現象,長期以往,會造成神經衰弱。
2.2 手術操作因素
手術指醫生運用醫療器械對病人身體病灶部分進行切除和縫合的操作,病人對手術都會產生一種無意識的恐懼,再加上手術器械物理刺激,使血管皮膚、骨膜、皮下組織等感官器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加劇激肽敏感,刺激疼痛反應。
2.3 患者主觀因素
每個人的心理特性都不相同,所思考的問題也具有差異。有的患者害怕術後效果,是否能恢複至正常人的狀態,從而在術前會產生恐懼、憂慮等不良情緒。而有的患者則擔心術後該如何處理術後疼痛,所服用的止痛藥是否有副作用,是否在服用後會給機體帶來其他不良反應等,心理狀態隨著內心的波動會在不停改變,但悲觀消極心理占據主要部分。
3護理措施
3.1 術前宣教及評估
正確指導病人評估疼痛程度,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使病人深知疼痛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對病人講解鎮痛藥物的使用方法,隻有合理使用就不會成癮,消除病人心理對鎮痛藥物的芥蒂。評估不同部位的骨折疼痛性質,給予心理護理,對預計置鎮痛泵的病人要指導相關的知識,明確運用目的和注意事項。緩解病人因疼痛而出現的不良情緒,傾聽病人所需,穩定其心理的同時滿足其要求,提高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
3.2營造舒適的環境
由於環境變化、常規生活習慣被打亂而缺乏安全感,在病房布置方麵應以舒適、安靜為主,保持病房內溫度和適度處於適宜狀態,室內應多擺放些無害綠色植物來緩解病人因是病痛被折磨的心理。護理人員在夜間對患者做疼痛護理時,盡可能的保持室內安靜,禁止因水管、電話等發出的噪音影響患者夜間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