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健康教育在惡性腫瘤放射性皮炎患者中的應用
醫學教育
作者:董進 沈頌偉
【摘 要】目的:探討全程健康教育對放射性皮炎患者的防護作用。方法:對進行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及家屬實施全程的健康教育。結論:通過全程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對自身疾病的認知能力,加上綜合性的護理幹預措施減輕了放射性皮膚損傷的發生進展,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並主動參與預防、治療和護理,減輕放療副反應,從而使得放療順利完成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健康教育;放射治療;放射性皮炎
1放射性皮炎的診斷標準
根據美國放射腫瘤協作組(RTOG)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將皮膚放射性不良反應分為5級:(1) 0級 基本無變化 (2)I級水疤、淡紅斑、毛發脫落、幹性脫皮出汗減少 (3)II級 皮膚觸痛、明顯紅斑、片狀濕性脫皮、中度水腫 (4)III級 皮膚皺榴處外的融合性濕性脫皮,重度水腫 (5)Ⅳ級 潰瘍出血、壞死
2 影響因素包括內、外影響因素
2.1 內在因素
包括照射部位、營養狀況、年齡、理化因素以及季節等。通常機體潮濕部位及皮膚皺褶部位較易出現皮膚反應,例如頭頸部、乳腺下、腋窩、會陰部及腹股溝等部位。營養狀態可影響傷口的愈合;表麵塗抹有香味的的油脂或含有金屬元素的物質如汞或銀等,常可加重皮膚的反應。此外,許多變量與嚴重的皮膚反應有關:(1)肥胖 與反應程度正相關;(2)吸煙 吸煙的患者放療中細胞的再氧化能力降低,且尼古丁本身可引起表皮血管的收縮,從而影響傷口的愈合;(3)腫瘤分期 腫瘤越大,手術剝離周圍組織損傷性越大,傷口愈合越困難;(4)年齡 與反應程度成負相關,原因可能與年齡大的患者化療較少有關。許多化療藥物可引起記憶效應,如更生黴素、多柔比星、甲氨喋呤、氟尿嘧啶和博萊黴素等,近年來的一些新藥如吉西他濱、紫杉醇也發現有記憶效應。記憶效應存在的時間從數周到數年不等,有患者放療25年後行化療還出現放射性皮炎。
2.2 外在因素
包括放射線能量、放療劑量及分等均對放射性皮膚反應程度有影響。
3 健康教育
3.1 心理護理
(1) 護理人員應利用宣傳冊、宣傳欄、公休座談會等形式向患者宣教什麼是放療、放療的目的、放療的進展、放療的副反應和應對處理的方法,以及放療的地點、放療的劑量、時間,每周放療次數及放療的有關注意事項等。
(2)放療前應和患者深入交談,了解患者對生活對疾病的態度,放療前患者共同存在的心理:恐懼 最初否認疾病的事實;擔心家庭,不安心住院;債務感,無力關心自己的家人;擔心病情,怕疼痛、出血及轉移;擔心殘廢、功能喪失;對射線部理解,部分患者有恐懼感等。針對患者存在的恐懼和焦慮情緒,向他們講解放療的基本知識。
3.2 健康宣教
放療前:
(1) 放療前囑患者理發洗澡修剪指甲,但切勿碰傷頭皮,不宜用剃須刀刮臉,以免損傷皮膚。保證照射野皮膚的清潔,保證乳房下、腋窩、腹股溝及會陰皮膚的幹燥,防止濕性反應,有牙病的患者應先治愈後再進行放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