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雲合一”的趨勢下,企業對雲計算領域的綜合性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此次大賽更強調“全員參與”,旨在推進Cloud OS 產品在中國市場的普及和應用,發掘掌握微軟雲解決方案的優秀企業和個人。無論是任何水準的IT人員(CIO、IT工程師、數據中心管理員等),還是IT愛好者,甚至是計算機專業的在讀學生,隻要對雲平台感興趣,均可免費參與。

“今年的大賽,我們就希望選手們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深刻理解並詮釋微軟Cloud OS的核心價值:促進數據中心轉型、釋放任何數據的洞察力、以人為本的IT、驅動現代業務應用,並體現在自己的方案和作品中。“李樹翀這樣表示。

用雲商,看企業暈不

“當你已經把2013版的Windows Office軟件運用得很熟練時,看到別人還在討論是不是該從2003版過渡到2007版,你不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嗎?”在微軟Cloud OS第二屆雲創益大賽啟動儀式上,李樹翀這樣和大賽評委、雲計算專家、知名CIO彭勁鬆打趣。

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卻頗有一番意味。雲時代是大勢所趨,當行業已經在熱火朝天地進行不同雲平台搭建時,如果企業還在考慮是否該應用雲服務,其發展想必也會後續乏力。“以前的行業競爭,是大魚吃小魚,現在則是快魚吃慢魚。這意味什麼呢?行業競爭太激烈了,尤其在互聯網領域。企業必須要在商業環境下快速地獲取信息,並快速地作出反應,才能得到商機。IT如何支持企業實現這樣的商業行為,這才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去年,我們公司嚐試搭建企業私有雲。粗略估計,雲計算為公司節省了60%到70%的成本。從這個角度上看,公司的雲水平應當是很高的,然而衡量標準不能這麼簡單,因為企業在經營的時候,並不能隻滿足於成本的降低。”作為一個雲計算領域的資深衝浪者,彭勁鬆的感受非常深刻。如今的IT產業環境變化太快,比如大家還在適應雲計算時,大數據來勢洶洶地來了,BYOD的浪潮也來了……這些新的趨勢對企業的IT架構創新和變革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想在快速的技術變革中保持敏捷的態度,需要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協助他們搭建好IT平台。

“當企業花費太多資金在內部係統管理、維護等方麵,自然會缺少資金去進行新一代業務流程的更新和創意實現。從供應商角度來看,微軟能夠幫企業快速地在私有雲到公有雲之間進行非常敏捷的切換。根據企業的需求,微軟給企業提供非常好的開發工具,這些跨平台的開發工具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企業的應用和服務對接好。”謝恩偉表示,“最近,我在跟一些營銷商打交道,他們已經不滿足於把消費者帶到線上商城裏麵,更希望實現用戶習慣分析——是否能通過用戶的手機信息、 WiFi上網的信息、搜索關鍵詞等,描繪出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和愛好,從而挖掘出更好的客戶服務。他們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時間和資金在這方麵投入,是因為在微軟的雲平台不需要企業進行IT基礎設施架構的構建,從而讓企業有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投入到商業拓展中。

正如謝恩偉所言,雲,已經成為各個企業業務變革的支撐。然而熱火朝天地進行雲平台的建設時,不少企業也產生疑問,什麼樣的雲才叫做好?什麼樣的雲應用才叫做強?自己的雲水平如何?這些問題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來予以回答。

“借助此次大賽,我們也在力圖解決這個問題。為此,大賽嚐試提出這樣一個概念——‘雲商’。正如人有智商和情商一樣,企業也應具有‘雲商’這樣一個標準,來衡量一個企業在應用雲和解決雲這些問題上的實力。“李樹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