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918年的舊社會(1 / 2)

跟著蔡琰老先生來到他家,唐玖才發現蔡琰是這個村子裏唯一的教書先生,家裏生活還算過的去平時自己教書,兒子兒媳婦種農活一年不說吃的好也還吃的飽,蔡琰家裏有三間土坯房,坐落在村子中央,三間土坯房兒子兒媳住了一間,自己住了一間,剛好剩下一間偏房,正好騰出來給唐玖借宿。

蔡琰老先生從兒媳手中接過還略帶微熱的煮紅薯,讓剛才辛苦收拾偏房的兒子兒媳都去睡覺去了,這才把紅薯給唐玖端上來,說道:“唐玖小兄弟,村子裏沒有什麼好吃的,招待不周,你就將就的填下肚子吧。”看著屋子裏點著的那盞昏暗暗地油燈,唐玖坐在掉了紅漆的破舊桌子邊上,看著那碗煮紅薯,肚子就咕咕咕的響個不停,整個晚上都沒吃過東西,於是唐玖就端著那碗煮紅薯就著一碗山茶花水吃了起來,片刻後便吃了個幹幹淨淨,發現味道還真是不錯,紅薯個頭雖然不大,但吃起來卻甜甜的糯糯的,比後世那些個頭大的多了的轉基因紅薯可好吃多了,擦了擦嘴,這才準備和蔡琰老先生好好交談一番。

“多謝蔡琰老先生的款待,我實在是感激不盡。”

“哪裏哪裏,這隻是些土東西,算不上什麼款待不款待的,隻是我們鐵爐村太窮了,招待不周倒是委屈了你這洋學堂的學生咯。”蔡琰抽了口煙鍋子,歎了歎氣,說道:“都是這該死的世道害的啊,苦的都是我們這些老百姓。”唐玖曆史學的還算可以,初中的時候曆史就門門滿分,自然就知道1918年這軍閥混戰,土匪橫生的年代,到處都是戰亂,到處都在鬧饑荒。想到這,唐玖便答道:“是啊,都是這些該死的軍閥和土匪,為了權勢都得你死我活的,全然不顧我們這些老百姓的死活,害苦了我們這些老百姓啊。”

“百姓,那些軍閥頭子,土匪頭子什麼時候把我們當百姓啦,到處燒殺掠奪,還有那該死的袁世凱,簽訂的那21條賣國條約,現在鄉裏麵到處都是罵喪權辱國的21條的聲音,唉,總之這日子難過喲。。。。。。”蔡琰身為教書先生,讀過書自然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聽到唐玖這樣說,倒是激起了他骨子裏的那份愛國情操。

\"這世道,老百姓不管是多收三五石糧食還是少收三五石糧食都活不了人,再加上連年的天災,軍閥頭頭們互相搶地盤,土匪們又時不時的過來搶糧,世道害人啊。”聽蔡琰老先生這麼一講,唐玖立馬想起來,原來今年是袁世凱登基搞那個什麼買過21條的時候。

蔡琰老先生敲了敲煙鍋子,又拿起煙袋小心的加上煙絲,然後問道:“唐玖小兄弟,你是學什麼的?”

“蔡琰老先生,我在洋學堂念得不是很久,但對算數,機械,天文,地理還是略懂些,治感冒等那些病的治療也懂些皮毛。”

聽到這,蔡琰老先生眼中閃現出希望的光芒,一臉嚴肅的說道:“哦,算數天文,機械連治感冒都懂?看不出來,唐玖小兄弟還當真是博學多才啊。\"

“ 哪裏哪裏,我也隻是會些皮毛而已,算不得什麼,隻是這世道不太平,到處都在打戰,到處都有亂匪,我也隻是學了點皮毛學校就停課了,來投奔親戚卻不想找不到,一路上吃盡了苦頭,現在都不知該去往何處好。”

“那不如就留下來。我年紀大了每日也隻能教娃娃們識字,我也想找個接班人,教這些山溝裏的娃娃們一些新東西,其他時間,村裏頭誰家有個感冒發燒的,唐玖小兄弟也可以診治一下,不用村民害病害那麼厲害,跑那麼遠請大夫。”

“這個,我怕是難當大任咯,而且,這新學科目繁雜,我也怕娃娃們一時半會接收不了,就我一個人,怕是不能麵麵俱到啊。”唐玖的確想留下來,但卻不想一輩子在這小山村裏當教書先生或者郎中,他還想盡快讓夢想機升級多占地盤呢。可不曾想蔡琰老先生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說道:“這個是肯定的,隻要唐玖小兄弟你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給娃娃們講講課就行了,至於講啥,你作為老師,照你安排就好了,至於給村民看病,這也不強求,這年頭到處都在死人,隻是能救一下就請小兄弟救一下,總之盡人事聽天命好吧?”

唐玖點了點頭,20世紀上半世紀的中國,到處都有餓死人,病死人的,於是便說道:“那我就不辜負蔡琰老先生的一番厚望了,恭敬不如從命。”一拍即合,兩人就此敲定。蔡琰老先生走後,唐玖躺在床上,手中摸著64手槍,躺在床上難以入眠,1918年這個時代,帶給唐玖很大的觸動,到處都是饑荒餓死的人不計其數。

軍閥之間不斷混戰,到處都是戰火,再加上土匪的四處掠奪,雖然以自己的能力,去天津不一定發大財,但起碼不會太差,退一步講,投奔某個有前途有實力的軍閥頭子,努力經營也是條不錯的路,再或者說,跑到山溝溝裏當土匪,鑽山溝溝打伏擊,說不定也能混個好日子,在不行,做點小生意,倒賣點物資也能發家,但這是自己想要的嗎?不是,算了,先看看吧,或許總有一條路適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