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聲還在繼續。
薑倫越唱,情緒越澎湃。
台下。
七十年代出道的香港著名歌手張一霖熱淚盈眶。
聽著薑倫現場演唱的這首粵語歌,他的心情被帶回到了曾經走過的那個年代,那個值得懷念,卻又回不去的年代。
他的旁邊,八十年代末出道的李誌卿同樣感慨連連。
李誌卿算是搭上了粵語歌的末班車,早些年還出過幾張粵語專輯,但後來隨著內地市場的影響,他成為了最早一批放棄粵語歌,全力轉戰國語歌的歌手。
當初和他一個年代的歌手,有的退隱歌壇做起了幕後,有的徹底改行投身商界、政界,有的和他一樣,在國語歌的市場中,奮鬥起一片天地。
但是轉身想想,他們為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做過什麼?
什麼都沒有,反而丟失了最珍貴的情懷。
觀眾席裏。
土生土長的老一輩廣東人,淚珠在眼眶中打轉。
他們癡癡地聽著這首激情澎湃的粵語歌,回想起了年少時的很多事。
而新一輩的年輕人,則是赫然發現,原來我們的粵語歌,竟然能這麼好聽?
先鋒榜主委會主席,廣東音樂電台的台長劉雲,揉了揉自己跳躍的太陽穴,對身邊的人說,“嗬嗬,這個薑倫,粵語發音有些不太標準!”
“是啊!”
身旁的人急忙附和,但一抬頭卻看到劉雲眼睛通紅,急忙遞上紙巾,“劉台長……”
“我……嗬嗬,見笑了!”
劉雲接過紙巾,頗有些尷尬。
當年,他還是一名電台播音的時候,每天播放的都是粵語歌,那時候每天能收到好多聽眾的來信,希望他播放什麼什麼歌,或是給他送上什麼什麼祝福。
那時候,觀眾一句誇獎的話,能讓他高興好半天。
現在呢,粵語歌播的少了,甚至有時候一個星期也不會有人點播一首。
不但如此,想看觀眾的評論也方便了,上微播,上電台網站主頁留言板,途徑越來越多,但是他卻很久沒有因此高興過了,那一封封帶著油墨味道的聽眾來信,是他青春時光最美的回憶。
其他一開始聽不懂粵語歌的觀眾和明星們,一開始還皺眉鄙夷,但是音樂這東西,做得好語言根本不是障礙,傳遞的情感同樣能打動人心。
偶爾能聽懂一兩句的歌詞,譬如高-潮的那一句“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薑倫唱兩遍他們就明白什麼意思了。
歌曲結束了。
全場一片寂靜!
薑倫從鋼琴凳上起身,走到台前鞠了個躬,就準備下台。
突然!
台下很多人都站了起來。
最先是那些香港歌手。
然後是廣東本地的人,無論是普通觀眾,還是工作人員。
接著,能聽懂一些廣東話粵語方言的人也站了起來。
從第一個人,然後是一小片人!
接著一百個人,一千個人,最後到全場所有人,全部起身鼓掌!
“嘩嘩嘩!”
大家沒有叫喊,沒有喧嘩,隻是鼓掌。
就像是一場高格調的音樂會一樣。
薑倫剛準備走下台的腳步突然一滯,站正身子看著台下,最後認認真真的鞠了個躬,說了一聲“謝謝!”
這是他今晚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彙。
這一句謝謝,反而讓掌聲更加轟鳴。
直到他下台回到座位上,依然沒有停歇。
香港歌手的方陣裏。
張一霖對李誌卿說,“我們再好好做一張粵語專輯吧,找幾個以前的歌手,大家一人一首,就算虧,這也是最後一張了!”
“嗯,我也有這個想法!”
李誌卿點點頭,“我要不邀請一下薑倫?他這首歌也加入我們的專輯!”
“如果你能說的動他,那就太好了!”
張一霖點點頭,“我去聯係一下以前的那些填詞的老友,這麼多年沒作品,怕他們有些生疏啊!”
薑倫的這一唱,激起了很多人的情懷。
尤其是那些香港歌手,被燎起的衝動,如焰火般的熊熊燃燒。
散場後。
薑倫剛站起身,就被一堆人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