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家風
言與女兒共同養了一盆植物文竹。女兒喜歡,言也喜歡。文竹,沒有嬌豔的花朵,沒有嶙峋的枝椏,自有一番文雅。在女兒用心的澆灌中、在言的照看下,這盆文竹枝節挺拔、針葉茂盛、造形端莊。就這樣一盆枝繁葉茂的文竹,給四麵徒壁的出租屋增添了一片生機,同時,也是言與女兒在出租屋的奢侈品。
言是俗人,更是母親,單單靠言自己的一己之力撫養女兒導致女兒的生活、學習受製。女兒沒有攀比心理,對生活也沒有要求。隻想不要因經濟困境而限製自身才藝的發展。在廉租房申請時期,言將全身心傾注於“申請”事物、而忽視了對文竹的照顧;趕巧女兒正全力以赴備戰英語比賽遺忘了對文竹的嗬護。
言與女兒在各自的領域經過一周、半月的鏖戰,也最終遂了各願。再回頭瞅那盆文竹,已變了摸樣。先前的枝繁葉茂已似時下孩子們熱衷的《四大名捕》裏安世耿的一頭白發,輕輕一觸碰,幹枯的針葉如袖珍世界裏的雪景、紛紛飄落。女兒歎息:我們做事顧此失彼、欠缺周詳。言也為之惋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全身心投入俗事,失去了精神境界的汲養。俗子要生存,還得為俗事奔波。言與女兒不願放棄曾是充滿生機的文竹竟是眼前這般景象,抱著希望精心嗬護著文竹。
一星期過去了,文竹根部長出一株新的枝芽。十天過去了,幹枯的枝節上又長出了六條柔軟的側枝,側枝上隱隱約約帶著竹葉。啊,文竹又有了新的生機。女兒高興極了:意誌不屈,生命不息。
是啊,植物有自己的節氣、品格。人呢?
在一個水果攤位前,言遇到了一位買水果的老太太。老太太在一筐芒果裏精挑細選,挑選了很久隻買了兩個大芒果。攤主跟老太太聊天:“買兩個夠誰吃?”老太太盡顯慈愛:“兒子、兒媳婦一人吃一個。”攤主打趣道:“那還有老太太您呢、孫子不吃?”老太太認真地說:“孫子上大學在外地,我就不吃了。”如此老太太又慈愛、又可愛,怎不叫晚輩心生尊敬。
中午,在校門口接女兒的途中,言與原來的鄰居老太太相遇邊走邊聊,老太太告訴言:兒媳婦忙,孫子吃不上可口的飯菜,自己燉了排骨趕中午送過去。言對老太太充滿了敬意:大中午去送飯,多熱。鄰居老太太顯得很愉快:“年紀大了不怕熱,走走隻當鍛煉身體了。”
同為長輩,這兩位老太太用情至真至愛,溫暖兒女的心,獲得兒女的敬重、愛戴。子女家庭和睦、大家其樂融融。俗話說:好的是一家子,歹的是一門子。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家和萬事興。
前幾日,街頭發生一起鬥毆事件。一位頭破血流的女青年,身邊左右有兩位同胞攙扶著,前麵站著一位滿臉怒氣的年青男人。流血的女人哭泣著、嘴裏嚷嚷著。突然,年輕男人猛回轉過身,衝到哭泣女人麵前、輪其拳頭照著其臉狠狠連連擊打。哭泣的女人發瘋似的還擊、與兩位同胞將其拽倒在地,雙手死死卡住男人的脖子。男人的臉漲得通紅,女同胞掰開了卡脖子的手,拉著哭泣的女人走了。
今日傍晚,那日頭破血流的女人與被卡了脖子的男人在居民小區共同守著一個攤位,吆喝著賣蔬菜。或許這對男女是愛之深恨之切?